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汾市營養學會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臨汾市營養學會,成立於2009年5月20日,位於臨汾市解放西路17號,營養知識普及[1]

目錄

相關資訊

臨汾:「點單式」文化服務為市民添加營養餐

歌聲嘹亮,舞姿翩躚;丹青溢彩,翰墨飄香……時下,日臻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正滲透進市民的日常生活,融入了「大美臨汾」的每一個晨昏。

作為我市群眾文化的龍頭單位,市群藝館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己任,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點,創造性、創新性開展工作,通過「群眾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的「點單式」文化服務舉措,為今天廣大群眾的幸福生活「加了餐」「添了料」。

「點單式」文化服務 為群眾幸福生活「加餐添料」

盛夏之初,伏熱乍起。與這自然之熱相比,臨汾市群藝館2019年第一學期公益免費開放成果展覽展演活動的熱度毫不遜色。

勁歌熱舞、經典誦讀、吉他彈唱、旗袍走秀……6月25日、29日,市群藝館演藝廳,三場高水準的匯報演出精彩紛呈。

步態生姿、身形搖曳,模特隊的模特們甫一登場,就引燃了觀眾的熱情。那清麗婉約的一襲旗袍,演繹著優雅與高貴;那百媚千嬌的一顰一笑,流露著自信與風情。談起在市群藝館的收獲,隊長王花梅如數家珍,「起初我們的隊伍只有11人,現在已發展到了80多人。館里對我們這支隊伍特別支持,總是想我們所想,為我們提供學習、展示的平臺。」

與她們一樣,市群藝館的排練廳里每天都活躍著一支支文藝隊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館方改變以往被動式培訓模式,根據群眾需要開展了「點單式」公益培訓,使許多熱愛文藝的學員從「零基礎」走向「專業化」,既而站上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一支輕松歡快的廣場舞作罷,舞蹈班學員周亞麗依然心緒難平。「感謝市群藝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舒適、寬敞、明亮的學習環境,讓我們這些零基礎的學員得以接受最專業的課堂學習。公益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學習不會間斷,接下來會排演出更好的節目回饋社會。」周亞麗不無激動地說。

「你看,這些都是學完攝影后,她給我拍的!」上班族張紅麗指著身旁的李紅芳,劃拉著手機上的照片向記者展示她們的學習成果。一旁,李紅芳調侃道:「說實話,以前再好的機子拿上都是當『傻瓜』用。在館里3個多月的攝影[2]課學習,使我了解了攝影構圖、曝光度、光圈、快門等知識,從攝影的『門外』走到了『門里』。」除了攝影課外,李紅芳還報名參加了瑜伽、吉他等培訓課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感覺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心情也是美美噠!」

文化「點單」為幸福生活「加餐添料」,市群藝館的創新性舉措引燃了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記得一開始大家對書法課程的『點單量』就比預想的翻了3倍,報名場面相當火爆,我們為此特意增加了課程。」市群藝館綜合培訓部工作人員張麗娜仍記憶猶新。

群眾補充「文化營養」的意願如此強烈,市群藝館又人性化地採取「錯峰式」安排,根據中老年人與上班族、學生族等不同人群的作息特點,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同時,邀請在業界具有一定口碑和資歷的專業人士擔任各類培訓班的老師,確保了培訓質量和水平。

從今年3月份開始,市群藝館「點單式」公益培訓相繼開班,截至第一學期結束,共開設42個班次、20個專業,服務對象包括老中青少,年齡跨度大、受眾面廣。據粗略統計,約有16800人次接受了公益培訓服務。

「送文化」變「種文化」 為社區居民定製「文化套餐」

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實現服務普惠均等?市群藝館在力推「點單式」文化服務過程中為之作出了實踐註解。

群眾之需,我之所求。今年以來,館方積極推進「群眾文化進社區」活動,將「送文化」變為「種文化」,為社區居民定製「文化套餐」,提供了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文化服務。

「剛才演唱得不錯,呼吸調勻就更好了……」走下匯演的舞臺,幾位合唱團學員圍攏在市群藝館輔導部主任王利明的身邊聽取指導。這些學員都是來自堯都區西街辦事處御景水城社區的居民,王利明是他們的聲樂老師。「去年12月13日,『御景之聲』合唱團應運而生,我應邀提供義務的聲樂專業指導。每周一到上課時間,大家就會早早來到活動室,哪怕站著學習一兩個小時也心甘情願。」居民們高漲的熱情深深地感染著王利明,「他們參與不是為了打發時間或是湊湊熱鬧,而是真正喜歡、嚮往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半年多來,他從基本樂理知識入手,由淺入深傾情相授,合唱團整體水平有了質的提高,而一些零基礎的學員也因掌握了發聲技巧敢張口唱歌了。

在臨汾經濟開發區濱河街道辦,北孝社區是一個人口眾多、民風淳樸、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城郊村落,威風鑼鼓在當地流傳甚廣。市群藝館作為晉南威風鑼鼓保護單位,從項目傳承與發展的角度考量,將之列入了該館群眾文化進社區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今,在市群藝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已有百餘名北孝居民加入了社區威風鑼鼓隊,並在今年2月下旬舉辦的我市威風鑼鼓傳統曲牌大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群眾文化走進北孝社區,讓廣大群眾在積極參與中感受鑼鼓藝術、體驗傳統文化、展現民族精神、增進文化自信,從而推動了這一藝術更好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助推了基層群眾文化發展。」有關人士對此曾給予高度評價。

舞蹈、模特、合唱、器樂、朗誦……市群藝館根據社區群眾的不同需求,相繼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文化服務。「目前我們已開拓了包含御景水城、西榮閣、太茅社區等在內的5個社區團體,每個社團已發展到100多人,涌現出了一批活躍於市區各類文藝活動的『明星隊伍』。」張麗娜介紹。

據了解,市群藝館下一步將繼續走進全市各大社區,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經驗,從而讓社區群眾文藝團隊成為基層文化活動的主角,在提供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和優質文化服務的同時,使廣大居民共享新時代的「文化大餐」。

創新文化服務模式 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

客觀地說,「點單式」文化服務舉措的推出,既適應了當前繁榮群眾文化生活的現實需要,也對市群藝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館方負責人介紹,作為組織、指導、開展全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保護和弘揚民族民間文化、營造良好城市人文環境的重要載體,市群藝館一方面著力提升群眾文化上臺階,做好對外免費開放工作。另一方面注重自身輔導培訓,著力提升館內綜合能力建設,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等形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輔導培訓力度,除了積極選派業務人員外出參加繼續教育及各類培訓班,還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授課、培訓;舉辦全市文化骨幹和文藝團隊培訓班,不斷提高文化工作管理和文藝創作水平。同時,組織廣大群眾參加各類文化賽事,著力推進對外文化交流;持續開展「大美臨汾」群眾文化基層活動,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廣泛的公益性文化服務。

今年以來,市群藝館積極探索創新群眾文化服務模式,不斷拓寬文化惠民渠道和途徑,全面強化對外免費開放服務功能,全面提升該館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和服務效能,大力開展全民藝術普及,讓群眾盡情享受「文化福利」。自從3月份推出「點單式」服務後,館方堅持以「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為抓手,主動適應社會發展新常態,按照受眾的不同需求,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熱情參與。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館方負責人認為,如今,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多樣,簡單的、低端的文化服務已難以滿足這種需求,「為此,我們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以優質公益資源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文化,千方百計地將精準化的文化服務配送到群眾『家門口』,意在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

視頻

臨汾市營養學會 相關視頻

第七章-營養學基礎(三)
臨床營養學 0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