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時抱佛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時抱佛腳》上一句是:平時不燒香。平時不燒香出自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一句諺語。

  • 【詞 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 【讀 音】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 lin shi bào fó jiǎo
  • 【釋 義】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後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英文翻譯】lit. to clasp the Buddha's feet when danger arises (idiom); fig. to 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 doing things at the last minute; making a hasty last-minute effort

用法、出處

  •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倉猝應付
  • 出自: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擴展資料

  • 燒香禮佛是佛門的早晚常課,是平時積德修行的具體表現之一。如果平時恣意妄為,一旦到生死關頭或大難臨頭,匆忙求佛,自然難以解脫了。
  • 據宋·張世南《遊宦紀聞》載:「雲南之南一番國專尚釋教,有犯罪應誅者,捕之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便貰(赦)其罪。」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為懷,雖是有罪而平時不燒香的人,只要他虔誠懺悔,止惡修善,還是可赦其罪,獲得安慰和解脫。
  • 又據宋·劉敞《中山詩話》載:王安古曾與沙門道因戲對云:「投老欲依僧。」道因對云:「急來抱佛腳。」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詩一句」,道因云:「急來抱佛腳是俗諺全語」。
  • 後來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才想辦法補救。如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庭》。」又如《水滸傳》第十六回:「正是急來抱佛腳,閒時不燒香。」[1]

故事出處

  • 古時候,雲南以南有一個外族樹立的小國家,其子民都是忠誠的釋教徒。有一次,一個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掙斷鎖鏈和木枷越獄逃跑了。
  • 第二天清晨,官府發現後即派兵丁差役四處追捕。那個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後已筋疲力盡,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難以逃脫,便一頭撞進了一座古廟。
  • 這座古剎里供着一座高大無比的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罪犯一見佛像,心裡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腳,號啕大哭起來,並不斷磕頭表明悔過。
  • 這個罪犯一邊磕頭,一邊嘴裡不停地說:「佛祖慈悲為懷,我自知有罪,懇求剃度為僧,從今往後,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不一會兒,他的頭也磕破了,弄得渾身上下都是鮮血。
  • 正在這時,追兵趕到。兵丁差役見此情形,竟被罪犯忠誠信佛、誠心悔過的情緒感動了,便派人去稟報官府,懇求給予寬恕。官府聽後,不敢做主,立刻稟報了國王。
  • 國王篤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讓他入寺剃髮當了和尚。後來在釋教傳達過程中,這個故事和所發生的慣用語「臨時抱佛腳」被傳入中國,成了咱們的俗語。[2]

成語故事

  • 宋朝時期,王安石與客人閒談,偶然談到佛經,他感慨地說:「投老欲依僧」,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來抱佛腳」。王安石不悅,那人說古詩對諺語,如改成對聯則成為「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頭腳相對。
  • 臨時抱佛腳典故的意思: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3]

造句

  • 1、經過次考試,我終於明白了考試要腳踏實地,不能臨時抱佛腳.
  • 2、張強上課不認真,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簡直是捨本逐末。
  • 3、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 4、每次臨時抱佛腳的時候,佛總是給我一腳。
  • 5、陸學斌說:一個大學生如果是因考前臨時抱佛腳而取得好成績,這沒什麼可驕傲的。
  • 6、拖延症的實質,只有兩個:1、逃避; 2、相信自己臨時抱佛腳的功夫。
  • 7、十年苦讀為今朝,迎考心態很重要。不能臨時抱佛腳,越看越想心越慌。考前定要休息好,從從容容發揮高。祝你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 8、大凡平時不燒香的人,臨時抱佛腳也沒有什麼用的。
  • 9、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菩薩雖靈,也不會來幫助你的,因為你平時眼中沒有菩薩,有事才去找,菩薩哪肯做你的利用工具!所以你請求菩薩,應該在平時燒香。[4]

視頻

臨時抱佛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