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巴鎮地處四川省渠縣華鎣山麓,1984年建鎮,面積4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541畝,總人口31892人(2017年),總戶數8306戶,勞動力9288人,距縣城約15公里,距達州城區約51公里。該鎮早在宋代就已興場,初名零巴鎮,因為瀕臨巴水的緣故,後來更名為臨巴鎮,沿用至今。臨巴鎮幅員面積47平方千米(2017年),水域面積占3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31892人(2017年)。轄區內有13個行政村,2個社區,82個農業合作社和30個居民小組。2013年,該鎮總產值29.38億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351元。[1]

基礎設施

公共交通

截至2002年底,村級公路里程達到32公里,火車站1個,建有汽車站1個,共有16輛公共汽車往返渠城;供水站1個,日平均供水能力900噸;供電站兩所;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學校總數10個(其中高中1所,小學9所),教師207人,在校學生3493人,入學率100%;場鎮衛生院1所,有醫生86人,病床50張以上;文化體育設施有老年門球場1個;有金融機構5個;集市貿易市場2座,占地約3500平方米;設垃圾處理場1個;交通運輸便利,距縣城15公里。

臨巴,一個有名的水運場鎮,建有客貨碼頭各2座,年客運量10萬人次,年貨運量達15萬噸。隨着渠江航道的升級改造,臨巴新建的水運碼頭也將啟用,千噸貨輪將直達重慶,實現通江達海,水路客貨運量將大幅提升。

襄渝複線鐵路南北縱貫臨巴全境,從渠縣站乘火車不足十分鐘就到達臨巴站,臨巴場鎮就在距火車站不足1公里的地方。橫跨臨巴東西的是南大梁高速公路,設在南距臨巴場鎮0.5公里處的互通出口,使臨巴到渠縣縣城只需15分鐘,到達州城區只需40分鐘,到大竹縣城20分鐘,2小時直達重慶,3小時直達成都。

開工建設的渠縣東岸生命通道(臨巴場鎮段)全長1630米,寬44米,雙向6車道,該項目將作為臨巴新區的主骨架,將於2013年11月底竣工通車。臨巴將以此為依託,規劃新區建設南北主幹大道1條,寬20米,南北幹道街2條,內設停車場、農貿市場、中型汽車站各1個,建學校、醫院、敬老院和文化中心廣場。建成後的新區將使場鎮居民免除多年的洪災之禍,有力提升場鎮品質。同時,此大道將納入即將於2015年開工的達渠快速通道統一規劃,達渠快速通道將穿越該鎮6個行政村,建成後從臨巴到達州市河市機場只需40分鐘,而距達州市擬批建的新機場僅僅15公里路程。

文化教育

臨巴鎮有休閒娛樂場所4處,每到日暮,群眾自發組織跳健身操、練太極拳,人多時達5000餘人,場面蔚為壯觀。老協老年腰鼓隊也很有特色,他們隨時義務為人民群眾婚姻嫁娶、紅白喜事表演節目助興,豐富了民間文化。老體協的門球隊參加全縣比賽並獲得了冠軍。該鎮15個村(社區)村村有文化活動中心,村村有圖書室,村村有遠程教育中心。臨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以上,寬帶網絡用戶有5000餘戶。該鎮設高完中1所,中心小學2所,實驗小學1所,村小學8所,在校初中、高中學生有1800餘人,在校小學生有300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市政建設

臨巴場鎮建設與統籌城鄉發展、災後重建、新農村建設、境內路網建設緊密結合,加強場鎮管理和維護,確保場鎮上檔升級。剛剛投入使用的臨巴休閒文化廣場面積4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0餘人休閒娛樂。臨巴客運站日發送客運汽車64班次,日均客流量1800餘人/次。敬老院建設讓五保老人安享晚年,民生工程溫暖民心。為提升場鎮形象,臨巴成立了場鎮管理執法大隊,監管整治場鎮衛生,垃圾分類處理,能源清潔衛生;實施亮化工程,路燈覆蓋整個場鎮,每逢節日,華燈璨燦;號召全民植樹,街道兩旁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通過整治亂停亂靠、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統一規範集鎮店招,秩序井然,環境優美,管理規範。如今的臨巴,場鎮實現了淨化、亮化和綠化,街道整潔,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人人安居樂業;農村風貌發生巨變,生產條件改善、生活設施完善、配套服務健全。[2]

歷史沿革

宋代興場,初名零巴鎮,後以鎮區瀕臨巴水更名臨巴鎮。

1948年,在臨巴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發生了波瀾壯闊的「龍潭起義」。1948年9月20日夜,渠縣龍潭獅子山營火熊熊、旌旗獵獵,臨巴、三匯、土溪、達縣的革命武裝共500多名起義戰士匯聚在一起,召開起義誓師大會。會上莊嚴宣布:「華鎣山游擊縱隊第六支隊」成立,並宣布成立三個中隊,兩個獨立分隊。9月21日拂曉,當信號彈劃破長空,我方陣地長短槍、火藥槍、罐耳炮等火力一齊怒吼,頓時火光沖天,山搖地動。後來,敵人調集反動武裝進行包抄、圍剿,起義軍迫於形勢,只好兵分多路進行撤離、轉移,一些戰士、幹部在撤離中被敵人抓捕,英勇就義。龍潭起義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貧苦農民為主的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武裝起義,它涉及面廣、起義聲勢大,打擊了敵人在川東地區大肆進行白色恐怖的囂張氣焰,喚醒民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最後的鬥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入川起到牽制國民黨軍隊的作用。

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鎮。1996年,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觀音、河清、福善、溪口、石子、四面、笑石、炭渣、群團、團石、竹林11個行政村和以序數命名的4個居委會。2004年,將臨巴鎮的團石村併入龍潭鄉,將龍潭鄉的涼橋、龍溪、寨灣、麻園、後河、偏岩6個村併入臨巴鎮。臨巴鎮是附近10餘鄉鎮商貿物流集散地,境內有國電深能四川華鎣山發電有限公司等5家規模以上企業,是達州30強鄉鎮;2000年,該鎮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5年,該鎮入選達州市30強工業重鎮;撤區並鄉前,臨巴鎮是李馥、河東、河西、錫溪、龍潭、大峽、臨巴「六鄉一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撤區,2004年並鄉區劃調整後,該鎮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不斷書寫發展奇蹟,成為了渠縣「一主一副四支撐二十八基點」濱江城鎮群中的重要支撐。2008年,該鎮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耍鑼鼓之鄉稱號;2014年,被列為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示範鎮」;2014年7月,成功入選「全國重點鎮」。

自然資源

臨巴煤礦、鐵礦和硝礦的資源非常富足。近 年來,臨巴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業經濟質量不斷提高。境內渠縣白石洞煤礦年產煤9萬噸以上,年產值5000萬元,創稅500萬元。渠縣潤資同發建材有限公司、鎣電粉煤灰公司、長遠粉煤灰公司三家規模以上企業年產值1.8億元,創稅1800萬元。位於臨巴鎮的國電深能四川華鎣山發電有限公司,由國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控股和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參股組建,裝機容量60萬千瓦,年產值17.8億元,平均年創稅1億元。臨巴鎮黨委、政府積極協調延伸華電熱能、電能創辦無污染企業,形成產業鏈,增強承接產業能力。占地400畝的臨巴電力產業園已完成規劃,即將建設,必將強力推動渠縣的工業發展。

農業朝氣蓬勃。臨巴具有優越的農業基礎和豐富的農業資源,2013年末有耕地面積20680畝,其中農田占1.2萬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洋芋、紅苕等,經濟作物以花生、油菜、水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養殖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年出欄生豬3.2萬頭,家禽15萬隻,畜牧業總收入6000萬元。2013年,臨巴的農業總產值達2.83億元。近 年來,臨巴抓住渠縣推進「34567」產村一體及農業發展示範工程建設的機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該鎮已規劃種植1000畝無公害蔬菜、1000畝優質水稻;2000畝紅星蜜柚種植基地正在建設;發展1000畝枇杷、李子等優質水果;建成規模養殖場28個。[3]

風俗文化

臨巴鎮被譽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農閒時節,耍鑼鼓、扭秧歌、擊腰鼓、打太極拳、跳廣場舞、打門球、下象棋等,民間文化遍地開花,人們盡情釋放勞動的快樂。臨巴鎮現有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化業餘創作人員20餘人;文化活動團體20餘支,參與人員1萬餘人。良好的文化氛圍,優越的藝術環境,為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臨巴的民間文化藝術,最為突出、最為聞名的還是享譽一方的傳統民間藝術——耍鑼鼓。耍鑼鼓使臨巴鎮成為遠近皆知的文化名鎮,也為本地的文化傳承藝人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成了該鎮重要的文化產業。

臨巴耍鑼鼓歷史悠久,在唐宋時期就開始興盛,它活躍在各種場所——鬧婚、弔喪、還願,助興舞獅、熱鬧龍舟,歡樂在年節,玩耍在城鄉。耍鑼鼓配有五種七件樂器,每種樂器各有各的打法,各起各的作用,顯得極有層次,十分和諧。鼓打全面,點點俱到,起統領指揮作用;大鑼音響敞亮,協助鼓手鈸亂壓陣;拔行「嵌花填空」,多處打「後半拍」,時單時雙,極具美化作用;包鑼「顯點」,馬鑼「同行」,增強節奏的穩定性。耍鑼鼓曲牌豐富且風格各異,現已收集的有135首,有的歡快,有的優美,有的詼諧,有的凝重。每個曲牌都可變幻成10多種打法,每種打法又分一、二、三換,一個曲牌可打出30多個樂段,135個曲牌可打出4000多個樣式。

耍鑼鼓是臨巴勞動人民傳情達意的重要方式。上世紀60年代,「耍鑼鼓」一度沉寂下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耍鑼鼓再度活躍,成為臨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因為耍鑼鼓技藝精湛,優美動聽,已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4]

經濟發展

2002年度該鎮經濟發展狀況:

全鎮GDP達6209萬元,比2001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3922萬元,第二產業1025萬元,第三產業1262萬元,國民生產總值達7709萬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63.2:16.5:21.3。

農民人平純收入達2315元。

2002年度財政收入600萬元,財政支出590萬元,收支基本平衡。

三產業企業個數為354個,從業人員達3300人,鄉鎮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為23500萬元,淨利潤402萬元,實交稅金250萬元。

勞務輸出2379人,勞務收入1500餘萬元。

集貿市場成交額達612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

全鎮糧食總量達10002噸,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369萬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2.5%,3.5%。

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300餘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性建設投資100萬餘元。

計劃生育率達90%以上。

集鎮建設

該鎮自被省確定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後,鎮黨委、政府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大力發展城鎮規模,城鎮建設詳規已在進行。加大了整治場鎮髒、亂、差現象,成立了場鎮管理執法大隊、新增設攤點100餘處,加強綠化設施建設,增設垃圾場1處,實施亮化工程,新安裝及維修路燈50餘盞;大力提升城鎮自來水質量,自來水廠已投資100餘萬元技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該鎮積極籌資準備硬化臨流街。並修建臨江濱河路公園,為人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盡最大努力提供寬鬆的環境,促進該鎮經濟的發展。

2012年竹林村正在規劃新區,將建設新的學校、政府部門,臨巴溪火車站將擴能改造等,可強有力的帶動臨巴鎮的經濟。

此外,南大梁高速公路通過臨巴鎮境內,於2014年通車,並設有賨人谷出站口,這將更好地促進該鎮經濟的發展。

旅遊資源

該鎮具有開發價值的歷史景點為柵子門老街、關廟街,遊玩可由縣城出發,乘船先游八蒙山再沿古鎮至龍潭老龍洞風景名勝區。

賨人谷風景區

賨人谷風景區地處華鎣山脈中北段,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城東26公里。範圍約41平方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麗峽、飛瀑、湖泊、湧泉、怪石、古棧、茂林著稱,被譽為川東「小九寨」、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海拔在1000m左右,森林覆蓋率達9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