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安春雨初霽(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七言律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安春雨初霽(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七言律詩)

陸游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後面三聯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註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作品原文

臨安春雨初霽(1)

世味(2)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3)京華(4)?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5)明朝 (6)賣杏花。

矮紙(7)斜行(8)閒作草(9),晴窗(10)細乳(11)戲分茶(12)。

素衣(13)莫起風塵嘆(14),猶及清明可到家。

字詞注釋

(1)霽(jì):雨後或雪後轉晴。

(2)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3)客:客居,原作「駐」,據錢仲聯校注本改。

(4)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5)深巷:很長的巷道。

(6)明朝(zhāo):明日早晨。

(7)矮紙:短紙、小紙。

(8)斜行:傾斜的行列。

(9)草:指草書。

(10)晴窗:明亮的窗戶。

(11)細乳:徹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校按:分茶指宋人飲茶之點茶法,乃將茶置盞中,緩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攪動,無何盞而現白色浮沫,即所謂細乳。

(12)戲,原作「試」,據錢仲聯校注本改。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作品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着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創作背景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 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五年。[7]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着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離川陝後,也於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怖懼幾成床上伏,艱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4]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讀這首《臨安春雨初霽》,也許會以為它並不是出自「鐵馬金戈」、「氣吞殘虜」的陸放翁之手。詩中雖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着「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閒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這是與高唱着「為國戍輪台」而「一身報國」的陸游的雄奇悲壯的風格特徵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並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後五年,更是遠離政界,但對於政治舞台上的傾軋變幻,對於世態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嘆世態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紗。於是首聯開口就言「世味」之「薄」,並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嘆,說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於「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陸游來說,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