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夏市

臨夏市位於甘肅省西南部,是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距省會蘭州117公里,屬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範疇。市域東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接壤,南西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毗鄰,四面環山,平均海拔1917米,區域面積88.6平方公里,全市轄4鎮6街道。

臨夏市2013年常住人口27.91萬人,國內生產總值443209萬元元。

臨夏市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曾稱為枹罕、河州,素有「茶馬互市」、西部「旱碼頭」和「河湟雄鎮」之稱,有「中國小麥加」、「花兒之鄉」、「彩陶之鄉」和「牡丹之鄉」之稱。[1]

目錄

地區概況

臨夏市,古稱枹罕、河州。因地處黃河支流大夏河畔而得名。是絲綢之路南道之要衝,唐蕃古道之重鎮,茶馬互市之中心,明代四大茶馬司之一——河州茶馬司,歷史上就是西北的軍事重鎮和商貿中心,有「河湟雄鎮」之稱。秦置枹罕縣,屬隴西郡;晉代屬河州,始有「河州」之名。此後至唐代,或稱枹罕郡,或稱河州郡。宋沿襲為枹罕縣,屬陝西路河州郡。元為河州路,屬吐蕃宣慰司。明初相繼為河州府、河州衛,後為河州,屬河州府。清初沿襲明制,後屬狄道州。民國初年,沿用清制。1913年,甘肅改道、縣行政制。河州改為導河縣,屬蘭山道。1929年,同政部決定改導河縣為臨夏縣。1956年11月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設立縣級臨夏市,為州府所在地。1949年8月22日臨夏縣解放,始設臨夏市(鎮級),隸臨夏縣。1950年3月從臨夏縣析出建縣級市,此後,又與臨夏縣、永靖縣曾並而又析,幾度廢立至1983年8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臨夏市建制。解放後,臨夏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均駐臨夏市。

臨夏市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有眾多距今5000~3000年左右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窪文化等遺址。現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已發現的馬家窯文化時期彩陶,是彩陶發展鼎盛時期的產物,在甘肅和國內同類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這裡還有漢、唐、宋、金各代的墓葬群,已發現近百座墓中有精美的磚雕。館藏文物方面,臨夏州博物館共有藏品3500餘件,其中一級品60餘件。

市內名勝古蹟眾多。大拱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院內古樹參天,建築群錯落有致,是本市清真寺中保存比較完整且修建年代較久的建築群;萬壽觀依山而建,始建於明代,原是一座完整的建築群,共有7級,每級都有大殿、配殿及廂房相連。山頂原有一座清乾隆年間修建的7層磚塔,「文革」期間被毀,倖存的有玉皇殿、紫微殿、靈官殿等;國民黨軍閥馬步青所建的東公館和蝴蝶樓更是以精美的磚雕體現了地方特色。

經濟生活

臨夏市居住着漢、回、東鄉、保安、撒拉等18個民族,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是國內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具有濃郁的穆斯林風情和風俗文化,素有「中國小麥加」之稱,獨具特色的八坊民俗文化住宅區和中阿藝術相結合的清真寺建築風格別致,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獨具一格,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和葫蘆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紫斑牡丹冠絕國內,「花兒」藝術自成一脈、源遠流長。臨夏市是回藏風情旅遊線上的旅遊目的地和中轉站,市內有民族風情濃郁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觀與歷史遺蹟,地處城市中心的人民紅園集江南園林建築與臨夏古典建築於一體,亭台水榭,曲廊迴環,四時花木爭榮。東西南北輻射的東郊公園、南龍山森林公園、萬壽山公園、枹罕山莊等旅遊景點,地勢開闊,風景別致,秀色宜人,各具特色,總占地面積7200多畝,綠地和水域面積達90%以上。東公館、蝴蝶樓、南關清真大寺、大拱北、萬壽觀等名勝古蹟及其磚雕、木雕藝術聞名遐邇。周邊炳靈寺、劉家峽水庫、松鳴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溝等旅遊勝地更是馳名中外,使人流連忘返。

臨夏市穆斯林生活方式獨特,在飲食方面特別注重清真,從食品生產原料和加工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伊斯蘭的規則要求操作。臨夏市清真食品主要有清真肉製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地方風味小吃三大類。目前全市從事清真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的企業共有500多戶,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其中,已發牌登記的清真餐飲企業近500戶,有八坊清河源、康泰、雅克等牛羊肉製品生產加工企業7戶,清真肉製品原料主要來源於青海、甘南牧區和州內山區天然牧草餵養的牛羊,沒有或極少使用人工飼料,不受各類飼料添加劑的影響,更不存在轉基因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爭議,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食品,由阿訇和符合條件的穆斯林專業人員屠宰加工,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規範,是所有穆斯林的放心食品,清真品牌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享有極高的聲譽。有什錦、協恆源、銀河、丁泰等清真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4戶,產品有晶體冰糖、宜味醋、海比布系列奶糖、八寶茶等,這些產品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區十分暢銷。臨夏市的清真地方風味小吃在繼承和發揚清真飲食習慣的同時,不斷吸取和融合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特色鮮明、品牌響亮的名優風味小吃,主要有「河州包子」、「釀皮」、「東鄉手抓」、 「羊肉胡茄」等數十種,其中 「東鄉手抓羊肉」、「羊肉胡茄」等菜餚已成為各大清真餐廳的招牌菜,「東鄉手抓羊肉」在全國清真菜系中為首選菜餚。

特色產業

穆斯林用品生產企業主要有學和民族用品廠等。主要以生產號帽、紗巾、准拜服、拜氈、湯瓶等為主,臨夏市既是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產基地,也是消費市場。另外,臨夏市生產的仿古地毯、腰刀、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廣受外地群眾的歡迎。其中興強、雪羚、飛馬等地毯廠生產的手工仿古地毯,因原料純正、工藝精良、花色品種齊全、檔次高、價格適宜,最受外賓和客商青睞,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德國、法國、中東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有比較穩定的市場。

近幾年,經過大規模的舊城改造、新城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人居環境都有較大改善,完成了紅園廣場、中心綠地、新華小區、臨夏市0統辦樓、濱河體育場等一批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易黃金水岸、臨夏市實驗小學(毛園小學)、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一批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市區內干支道形成網絡,完成了紅園路拓寬,濱河中路、東路的建設,團結北路、大小西關路、新西路拓通改造等各項目也正在進行。電力供應充足,市區大電網110千伏,聯網變電35千伏,各種負荷的用電線路遍布城鄉,居民生活實現了電炊化。郵電通訊設施完善配套,信息通訊完全實現了電子網絡化。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連鎖直銷、大型超市等商業服務業迅速興起。污水處理工程和垃圾處理工程已建成使用,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工業園區和東城區建設正在進行,城市管理和經營水平日臻提高,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目前,我們臨夏市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國家更加重視民族地區發展,為我們爭取項目、爭取發展資金創造了有利時機;省州提出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並制定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措施,為我們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來了良好機遇;「一線兩點」發展布局中,州委、州0把我們臨夏市放在了全州發展的前沿位置,給予了高度重視,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動力;康臨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加快了我們融入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的步伐,為擴大對外開放,增進經濟往來創造了基礎條件。

臨夏市為了把握良好機遇,努力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 2008年,確定了「商貿富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環境塑市」的發展戰略和「商貿上規模、園區強工業、產業富農民、和諧重民生、城市創特色、重建旱碼頭」的發展思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臨夏市將在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中,邁出更大的步伐。

臨夏市穆斯林生活方式獨特,在飲食方面特別注重清真,從食品生產原料和加工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伊斯蘭的規則要求操作。臨夏市清真食品主要有清真肉製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地方風味小吃三大類。目前全市從事清真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的企業共有500多戶,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其中,已發牌登記的清真餐飲企業近500戶,有八坊清河源、康泰、雅克等牛羊肉製品生產加工企業7戶,清真肉製品原料主要來源於青海、甘南牧區和州內山區天然牧草餵養的牛羊,沒有或極少使用人工飼料,不受各類飼料添加劑的影響,更不存在轉基因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爭議,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食品,由阿訇和符合條件的穆斯林專業人員屠宰加工,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規範,是所有穆斯林的放心食品,清真品牌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享有極高的聲譽。有什錦、協恆源、銀河、丁泰等清真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4戶,產品有晶體冰糖、宜味醋、海比布系列奶糖、八寶茶等,這些產品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區十分暢銷。臨夏市的清真地方風味小吃在繼承和發揚清真飲食習慣的同時,不斷吸取和融合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特色鮮明、品牌響亮的名優風味小吃,主要有「河州包子」、「釀皮」、「東鄉手抓」、 「羊肉胡茄」等數十種,其中 「東鄉手抓羊肉」、「羊肉胡茄」等菜餚已成為各大清真餐廳的招牌菜,「東鄉手抓羊肉」在全國清真菜系中為首選菜餚。

穆斯林用品生產企業主要有學和民族用品廠等。主要以生產號帽、紗巾、准拜服、拜氈、湯瓶等為主,臨夏市既是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產基地,也是消費市場。另外,臨夏市生產的仿古地毯、腰刀、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廣受外地群眾的歡迎。其中興強、雪羚、飛馬等地毯廠生產的手工仿古地毯,因原料純正、工藝精良、花色品種齊全、檔次高、價格適宜,最受外賓和客商青睞,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德國、法國、中東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有比較穩定的市場。

城市建設

近幾年,經過大規模的舊城改造、新城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人居環境都有較大改善,完成了紅園廣場、中心綠地、新華小區、臨夏市政府統辦樓、濱河體育場等一批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易黃金水岸、臨夏市實驗小學(毛園小學)、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等一批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市區內干支道形成網絡,完成了紅園路拓寬,濱河中路、東路的建設,團結北路、大小西關路、新西路拓通改造等各項目也正在進行。電力供應充足,市區大電網110千伏,聯網變電35千伏,各種負荷的用電線路遍布城鄉,居民生活實現了電炊化。郵電通訊設施完善配套,信息通訊完全實現了電子網絡化。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連鎖直銷、大型超市等商業服務業迅速興起。污水處理工程和垃圾處理工程已建成使用,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工業園區和東城區建設正在進行,城市管理和經營水平日臻提高,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未來展望

目前,臨夏市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國家更加重視民族地區發展,為我們爭取項目、爭取發展資金創造了有利時機;省州提出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並制定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措施,為我們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來了良好機遇;「一線兩點」發展布局中,州委、州政府把我們臨夏市放在了全州發展的前沿位置,給予了高度重視,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動力;康臨高速公路的建成,加快了我們融入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的步伐,為擴大對外開放,增進經濟往來創造了基礎條件。

臨夏市為了把握良好機遇,努力建成甘肅省西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2008年,確定了「商貿富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環境塑市」的發展戰略和「商貿上規模、園區強工業、產業富農民、和諧重民生、城市創特色、重建旱碼頭」的發展思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臨夏市將在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中,邁出更大的步伐。[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