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豐富的寂寞(臨清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豐富的寂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豐富的寂寞》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豐富的寂寞

下午,酣暢的午睡,久違而愜意,綿軟而沉溺,想在那溫柔睡鄉里一陷不起……

陽光濃烈,心中倒有幾分欣慰,不知道為什麼不喜歡曬在陽光里,卻喜歡在陰涼里看陽光的蹤跡:看它熱烈地照耀,看它點點遷移,看它化成黃昏里的一抹陀紅……慢慢地看,也慢慢地覺察出一種存在:那種真切如絲,卻在不動聲色之間的流轉——自然而然,卻無法更改,自有一種無法撼動的力量!

就是這光,就是這影,看起來仿佛空洞無可一握,卻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

常常在午夜,想着這處變不驚的流光,會靜靜地落下淚來,只因感知到這世間存在的力量!

世界如何不憂傷?在這白與黑的旋轉中,就在那真切而現實的眼前,卻能演繹出數不勝數的劇情:生離死別,或悲歡離合。世界還是這世界,可那世界又分明不是這世界!

世界又如何不深邃?仿佛那幽深的夜色,看起來只沉黑一色,卻蘊涵着萬千存在,無數風月,仿佛人心的浩瀚:綿軟中蘊藏堅強,絕望中尋覓希望,滄涼中包含悠遠……

這世界,原是擁有太多的顏色,只有真正經歷了,才能懂得它的滋味,我是從哪裡懂得的呢?卻又無從說起。

安妮的書,尤其喜歡她說的那句「動盪的世間」,這動盪一詞,那麼直指我心,在深夜。

這個世界,如何會靜止不動?如何能固守不變?交替更迭,原是無可阻擋;因此,在這個動盪的世間,我們更需要擁有一點溫暖,懷揣一些不變的堅持:是慰藉,也是我們需要的神話。

儘管,孤獨是這世界的最終也是唯一的旋律,可正因為這,我們更應該珍惜相逢的溫度。

因為溫暖不常有,當自珍惜。

昨日考試,在熱烈的陽光下,空曠的考場裡;場外人聲鼎沸,場內卻安靜異常,不知道哪出是人生的真實?

我更喜歡這安靜的考場,覺得那是人生最終的真實:無所依靠,只是竭盡所能,而人生的幾個緊要關頭都不是獨自完成的嗎?考試只是一種,還有病痛,還有生死——人最終只能依靠自己,無人可代。

而喧囂的場外,只是虛浮的塵光,只是走向寂定孤獨的鋪設或前奏而已,然而再多的空洞撫慰,都無法修飾、替代那最終的真實!

你總是要獨自走向你自己的考場,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歸途。

有些悲壯,有些蒼涼,可是卻自有一種幽深,讓每個人走向自己的世界。

若身無負累,這安靜的考試卻正合我心:沒有指手畫腳的喧囂,沒有目光籠罩的世俗之網,沒有患得患失的在意……

只給自己一個人看,挺好。最後的結局,我自己背負,和別人無關!

所以那樣的考試,阻擋了種種目光的射擊,我反而坦然而輕鬆,或許如我之人,從未喜歡過在喧囂人群之中唾沫飛揚,我更喜歡另一種內斂而幽深的表達!

那裡,看起來孤單,卻自有一種深厚和悠長;人群里,看起來熱鬧,卻是堆積了一灘的塵煙,風一過,散盡無痕!

考試順利,然後獨自走向自己的狂歡,選擇了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逛街。

不知道何時開始,喜歡上了一個人的氛圍:安靜而豐富,真實而坦然,只需順遂自己的心就好;若兩個人,就會覺得有了氣場,有了混合的味道,不再純粹,也沉不下去,當然知己除外,可惜知己難尋!

其實,我覺得寂寞的感覺很好,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活得自在而深入,並且真實。何況誰的人生不寂寞。

曾記得在那個濟濟一堂的研討會上,有個小有成績的文人在曬着自己的成績單時,還大談所謂寂寞之道,我輕輕冷笑……

既是寂寞,又是如何能說出的;既是能說出的,又如何是真的寂寞?

不過是裹着寂寞的袈裟行吟着俗世的歌調。

只是我的心,那在一刻倍感寂寞,一種無法言說無法、傳達的酸楚……

我喜歡安妮寶貝的文字,也喜歡她行文行事的風格:文字的存在只要有人懂得、認同,仿佛在寂靜的黑夜裡碰撞出的一簇火花,於是有這些人心深處的微光就夠了,無須拿到塵世的各個角落顯擺張揚,因為只要文字的生命得到尊重就已經足夠:所以我也喜歡她為人的低凋和隱秘!

她的寂寞我是讀懂了的,只是我的寂寞永遠無法傳達。

心中蕭瑟的時候,忽然聽見陸游的詞:一杯愁緒,幾年離索……

我的眼睛濕潤,那是一種深深懂得的動容。想這流傳下來的一闋詞,幾十字而已,想那幾十年的愁緒不過只化成了四個字而已,四個字可以替代心間那些年千迴百轉迂迴跌宕如雲似霧揮之不去的苦楚嗎?

不能,太不能了。

所以,其實所有人都是寂寞的,文字傳達的也只是一二而已,心中的色彩卻還要厚重濃郁很多很多!

無人可訴時,也才化成了幾行字而已!

忽然間,就覺得自己不寂寞了。因為感知到了相似的靈魂,相似的行走,就會覺得沒什麼。其實大家都是如此!

後來離開那喧囂的人群,離開那團聚着功利之氣的會場,聽見幾聲鳥鳴,立刻感到身心俱空,什麼名利心也沾染不到我了,那一刻覺得真好。

原來,人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有時取決於你生活的環境是什麼:生活在天使的環境,你身上的天使潛在被激發出來,你就成了天使;若生活在魔鬼環境裡,你身上蘊藏的魔鬼意識被喚醒,你也會變成魔鬼;稍微清醒的人則更為痛苦,因為在天使和魔鬼的邊緣掙扎:不是魔鬼的欲望捆綁着天使的意識,就是天使的心陷落在魔鬼的囚籠……

朋友說:我們都是小人物,一點不錯,的確如此。

可是既然註定了這渺小,這平凡,為什麼不渺小的更為徹底:和草木一樣自生自滅,只要吸附屬於自己的那點陽光雨露就好呢?反正誰也不會記得有過這樣一株草,一棵樹。

可是這樣的渺小卻倒成了一種奢望:生存着,就註定擁有不了草木那樣的純淨和真摯,有時就得領受生活的喧鬧或身心的撕扯!

一個人行走在公園裡,看那綠水,賞那煙柳,踩那光滑的青石路,總忍不住會用手去感知:感知水的溫潤,石的滑潤;綠水浸潤着千百年的過往,楊柳綠過無數代無數雙的眼眸,青石承載過厚重班駁的歷史,但現在他們依然寂寞一身,只是變得或光滑或渾濁,或榮枯自滅……

當手觸及的時候,我覺得那樣行走的感覺真好,那感覺是寂寞嗎?

好象是,又好象不是。

若不是寂寞,我不是獨自在走嗎?若是寂寞,怎麼又感覺和萬物相通,相互感知,一點不孤單呢?相反,卻有一種自在的溫潤滑盪心頭,悠然,超然,自然!

我知道若在人群中,定然不能如此專注與指間的感觸,不會執着於心靈中一點微動,可是孤身獨自時,那點微觸那點微動,就化成了心靈中一圈一圈的漣漪波及開去,成了心湖悸動的景致,並且生髮出和萬物之間的連接:這樣的行走才走進心靈深處,萬物深處,世界深處!

若註定寂寞,真想說其實寂寞真好,因為在其中懂得了萬物,也被萬物懂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