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陽剪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暖窯》康翠娥(中陽)
原圖鏈接

中陽剪紙

中陽剪紙是山西省中陽縣的一種民間剪紙藝術。與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血肉相連,它以中陽當地民俗信仰、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神話傳說為主要表現內容,其中既有以魚、蛙、蛇、兔為主題的裝飾紋樣,也有配合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的民俗剪紙,還有以民間神話為題材的剪紙作品。中陽剪紙多以紅紙剪成,體現着喜慶、熱烈的民俗氣氛,有時也根據風俗習慣,運用紫、黑、黃、綠、藍等彩色紙剪製作品。2006年5月20日,中陽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中陽剪紙、地理標誌:呂梁山區、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非遺級別:國家級、遺產類別:傳統民間美術、批准日期:二OO六年、申報地區: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等遺產編號Ⅶ-16。

歷史源流

中陽剪紙
原圖鏈接

據史料記載,中陽民間剪紙與漢代畫有關。在 1984—1985 年期間,中陽縣文化館在對金鑼鎮道棠村出土的漢墓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漢像化石,經過專家鑑定證明有很多是漢代的畫像,在畫像中就有許多關於剪紙的圖案,可以證明中陽剪紙在漢代就有。另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在本縣水玉村發現了大量宋代的服飾,這些服飾上的花紋與現代中陽民間剪紙藝人所剪的花紋是一樣的,這也可以說明在宋代中陽剪紙已經達到了相當發達的程度。

唐宋以後,由於交通不便,偏僻閉塞,中陽與外界的聯繫越來越少,但同時也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使得秦漢藝術古風在這裡得到很好的保留,這一古樸風格至今在當地民間剪紙藝人的作品中還有完整的體現。以上幾個時期的剪紙主要是上層人士享用的藝術形式,這一技藝在普通民眾還鮮有涉及。

中陽縣處於黃河流域,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明、清以來,當地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昇平景象,佛教文化和戲曲藝術都極一時之盛。加上當地商品經濟的充分發育,市民階層逐漸出現,這諸多因素孕育了當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當然,這一時期的民間剪紙也更多地接受了世俗市井文化的影響,注重了其趣味性和欣賞價值,剪紙技藝更加精湛,體現出裝飾的需要,其風格精巧、華麗,引人入勝,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剪紙技藝從上層開始走向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開始在民眾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陽剪紙藝術展
原圖鏈接

四十年代在晉綏邊區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給中陽民間剪紙注入了新的血液。這一時期,各種民間藝術推陳出新,民間剪紙更是展示出新的生機和風采,大家都在慢慢研究和創作新的剪紙,剪紙的種類和題材不斷得到擴充,新品種不斷開發。可以說,剪紙藝術在這一時期呈現出異常活躍繁榮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縣委、縣政府對中陽民間剪紙的重視與扶持,剪紙藝術的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剪紙已經不僅僅用來滿足民眾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已經走上產業發展的道路,開始作為一項文化產業創造經濟效益,同時還發揮了自身的文化功能。1985 年,中陽縣就成立了剪紙協會;1986 全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現場會)在中陽召開;1986 年中陽榮獲文化部授予的「剪紙藝術之鄉」稱號;1992 年中陽縣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2 年,中陽民間剪紙被列入縣文化重點保護項目,縣委設立專項資金對其進行保護,並把剪紙窗花作為全縣各小學的學生手工課予以傳承。2007 年 9 月中陽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陽剪紙藝術節,使得中陽剪紙藝術更是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縣委、縣政府已經成立了中陽民間藝術展覽館,並且正在籌劃成立中陽民俗剪紙博物館,縣文化局還成立了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對中陽剪紙進行很好的保護和開發。這些年來,中陽縣共湧現出幾十名老中青剪紙藝術家。其中有1人成為國家級傳人,並成為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有2人成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顧問,有 8 人成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員。

這些藝術家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全國及全省大賽中獲獎,還有數千件作品被送到日、美、韓、德等十幾個國家參與對外文化交流,受到外國友人的一致好評。原文化館館長、中陽十大剪紙藝人之一的武一生老人憑着自己對中陽民間剪紙的一腔熱情,不僅主編了第一部全面反映中陽民間剪紙作品的《中陽民俗剪紙》一書,還成立了老年大學,專門請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教授那些有志於中陽民間剪紙的青年人,對於中陽民間剪紙的繼承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近幾年,中陽民間剪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藝人們在國內外也享有越來越高的聲譽。[1]

工藝特色

山西省中陽縣位於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呂梁地區。這一帶民俗文化積澱極為深厚,保留着許多原生態的人文環境,由此形成中陽剪紙古老的民俗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中陽剪紙主要分布於山西省中陽縣境內南川河流域、劉家坪地區和西山邊遠山區。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紙風格細膩、古樸典雅,在中陽剪紙中占據主流地位。劉家坪的剪紙風格純樸、剛健,西山邊遠地區的剪紙風格粗獷、渾厚,與南川河流域剪紙的主流風格相依相存,豐富着中陽剪紙的特色。[2]

文化內涵

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

是人物、植物、動物、器物造型,反映中陽地區所保留的遠古人類童稚古樸的觀念和信仰。如大量歌頌魚、蛙、蛇、兔的主題紋樣,反映了遠古華夏先民圖騰崇拜的痕跡;各種造型的娃娃組合紋樣,是中華民族生命崇拜心理意識的積澱;一些象徵吉祥的紋樣,以對神物的崇拜,表達了勞動人民追求美滿、幸福、平安、富裕生活的願望。

山西中陽剪紙
原圖鏈接

第二類

主要表現人們在不同歲時節令和人生禮儀中的活動情景,形象地反映出中陽地區農民生產生活的習俗。

第三類

是以剪紙紋樣記錄了流傳於民間的古老神話、傳說和故事,並通過這些剪紙反映了中陽勞動人民樸素的道德觀念、純真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3]

審美特徵

一、形式飽滿、完美

剪紙圖案構圖飽滿,以全求美,是剪紙藝術的本質特性。

二、生動的構成之美

中陽剪紙牛
原圖鏈接

剪紙作品中大多數強調自由流暢的線條和色彩構成,充分體現出「大」的氣派。但同時也注意對局部的細微刻畫。

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手法完美的結合

民間剪紙在中國文化中是民俗的產物,是與生活習俗相互依附而存在並發展的,它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地域特徵。

四、主觀意象,形式自由活潑

中國民間剪紙的魅力來自於其自身的像是創造。它不受物象自然形態左右,而是按照作者主觀意象去進行作品形象與構成的設計。

五、生動傳神,手法精煉概括

民間剪紙產生和流傳於我國廣大農村,由於受到製作工具、材料等條件的限制,只能採用最便捷的方式去刻劃物象,因而形成了高度概括與簡潔的藝術特點。

六、艷麗濃烈,色彩明快穩重

為了好看和實用,民間剪紙要求用色要濃烈。

七、誇張變形,裝飾獨具特色

剪紙的創作者在她們的作品中,進行了不厭其煩的裝飾,這種裝飾的目的決定了剪紙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八、隨意遣性,風格純樸濃郁

紙因材料單薄,多用滿幅鋪排勻稱而物象互相串聯的平面構圖法,形成濃烈的民族風味。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陽縣文化館獲得「中陽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傳承與保護

中陽剪紙的主要作者是中陽農村中的勞動婦女,剪紙是她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她們審美情趣和聰明才智的集中表現。中陽剪紙富有濃郁的山野泥土氣息和原始藝術質樸的美感,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勞動婦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藝的傳承關係一般是自發的,亦有以家族方式傳承的。現在主要傳承人有王計汝、高寶香、劉玉蓮、王中文、馬翠蓮等十幾人,年齡均已在60歲以上。這些老人一旦離去,中陽剪紙勢將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最終可能走向消亡,故應儘早採取措施對之進行搶救、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山西省中陽縣的王計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4]

相關視頻

中陽剪紙介紹

01-中陽剪紙剪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