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秋對月 曹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秋對月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中秋對月是一首七言絕句。首句點明時間、季節和天氣狀況;次句進一步描繪了賞月的場景;三句拓展了視野,將目光引向遠方;末句賦予月亮以生命,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月亮的「公正無私」,這種描繪既符合中秋節的團圓主題,也體現了詩人對公正、平等美好社會的嚮往。

原文

曹松〔唐代〕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照一人家。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雲,人們仰望着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里、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簡析

  《中秋對月》是一首七言絕句。首句點明時間、季節和天氣狀況;次句進一步描繪了賞月的場景;三句拓展了視野,將目光引向遠方;末句賦予月亮以生命,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月亮的「公正無私」,這種描繪既符合中秋節的團圓主題,也體現了詩人對公正、平等美好社會的嚮往。全詩意境幽遠,蘊藉深長,是一首唯美的中秋賞月詩。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