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是季羨林先生關於修養與道德的雜文或隨筆選編,全書共分四輯,分別以修養、品質、心態和愛國為主題。 第一輯以「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為題,輯錄了季先生關於個人修養、人文素質、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文章; 第二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集中談道德與品質的文章,表達季先生對於倫理道德,意志品質和未來教育的看法; 第三輯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為題,展現了季老對人間的世態炎涼、人生的毀譽禍福、個人的生死窮通的豁達心態; 第四輯「願生生世世為中國人」,季老稽古論今,援引時賢,漫談中國精神,傳統文化與國人民族性,對何謂真正的愛國,怎樣才能稱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知識分子應持有何種「愛國主義」。 終其一生,季羨林先生勤於修身養性,保持內在平和,為人處事、工作生活無不豁達得體。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讓人想起一句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讀罷《中流自在心》,讀者會有真切的感受:季羨林先生之所以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為他的學識,更因為他的人品與道德。 讀者能夠從《中流自在心》所選文章中,領會季羨林的人生感悟和諄諄教誨,獲得指導個人生活的智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高素質的人、好心態的人,受尊敬的人。

基本內容

書名: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

類型:文學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229067083

作者:季羨林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頁數:251頁

開本:32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內容簡介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這是一部季羨林先生關於修身養性、培養心智的著作,由季羨林研究所精心選編,季羨林得意弟子蔡德貴教授、錢文忠教授聯袂推薦。 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人生感悟和諄諄教誨,飽含長者的生活智慧。 市面唯一關於季羨林談道德品質、人格修養的文集;分別以修養、品質、心態和愛國為主題,綱領分明,風格統一,可謂當代中國人最需要的素質教育讀本;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從季老的修身經驗中獲取指導個人生活的智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高素質的人、好心態的人。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195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媒體推薦

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產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後果。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個人小事而掉以輕心。

——《談禮貌》

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了。

——《有為有不為》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勤勞、勇敢、智慧,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誰也否認不掉的。我自以生為中國人為榮,生為中國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輪迴轉生的話,我願生生世世為中國人。

——《中國的民族性》

圖書目錄

第一輯 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關於修養

老少之間

容忍

三思而行

漫談消費

牽就與適應

一寸光陰不可輕

做人與處世

修養與實踐

希望21世紀家庭更美好

老年十忌

談禮貌

反躬自省

滿招損,謙受益

老年四「得」

難得糊塗

從小康談起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第二輯 有所為,有所不為——關於品質

尊師重道

漫談撒謊

趨炎附勢

謙虛與虛偽

我們為什麼有時候應當說謊

道德問題

談孝

壞人

論說假話

有為有不為

漫談倫理道德

慈善是道德的積累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寅恪先生二三事

漫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第三輯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關於心態

贊「代溝」

傻瓜

世態炎涼

毀譽

長壽之道

緣分與命運

論壓力

不完滿才是人生

走運與倒霉

長生不老

我的座右銘

知足知不足

隔膜

論「據理力爭」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死的浮想

辭國學大師、辭學界(術)泰斗、辭「國寶」

三進宮

笑着走

第四輯 原生生世世為中國人——關於愛國

尋根漫談

陳寅恪先生的愛國主義

談中國精神

我和北大

中國的民族性

漫談出國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

愛國與奉獻

再談愛國主義

序言

讀季老之文,最深切的感受莫過於其樸質與直白,所謂「返璞歸真」,大抵如是。

終其一生,季老勤於修身養性,保持內在平和,在為人處事及工作生活無不豁達得體。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讓人想起一句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能達到如是境界,認真說起來其中也沒什麼「秘訣」——古代先賢早已有云:「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有感於此,編者特地搜集遴選季羨林先生關於修身養性、培養心智的文章,結集成冊,希望讀者能夠從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諄諄教誨中獲得指導個人生活的智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高素質的人、好心態的人。

全書共計六十八篇文章,按所述主題分為四輯:

第一輯以「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為題,輯錄了季先生關於個人修養、人文素質、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文章,比如談容忍、談禮貌、談自省、談惜時、談做人處世……;

第二輯「有所為,有所不為」選編了談道德與品質的文章,如談孝道、談尊師、談公德、談說謊、談趨炎附勢,等等,表達了季先生對於倫理道德,意志品質和未來教育的看法;

第三輯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為題,展現了季老對人間的世態炎涼、人生的毀譽禍福、個人的生死窮通的豁達心態;

第四輯「願生生世世為中國人」選編了季老關於愛國主義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季老稽古論今,援引時賢,漫談中國精神,傳統文化,國人民族性,等等,對何謂真正的愛國,怎樣才能稱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知識分子應持有何種「愛國主義」,寫出了他的看法和對國人的叮嚀激勵,其赤子之心拳拳可見。

以上四輯主題的劃分,只是出於方便閱讀的考慮。實際上,修養、品質、心態、愛國四個方面是緊密交織,互為基礎和促進的,而全書所有篇章風格統一,均滲透了季羨林先生的思考感悟、知識普及、嚴密論證和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

書名取自季羨林先生生前好友、著名國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南京大學名譽教授饒宗頤先生的名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編者以為這兩句詩正是季老一生砥礪於道德修養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之人生修養化境的寫照。先儒荀子曾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願各年齡層讀者都能從此書中汲取養分,修身、明禮、達道,以不負先生寫作這些文章時的苦心,也使編者的汗水具有些微社會意義。

編者

2013.8[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