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正式步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正式步槍,為毛瑟M24步槍中華民國授權生產版本,使用7.92×57mm尖頭毛瑟步槍彈。1935年由鞏縣兵工廠(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制式步槍。後來逐漸取代各兵工廠生產的漢陽八八式步槍[1]

歷史

中正式步槍的製造起源要自1933年的國軍制式武器會議所做出的決定。這場會議主要是解決當時國民革命軍中武器五花八門的嚴重問題,在會議中決定採用毛瑟公司的標準型M24步槍,相較當時的傳統長槍管步槍而言,是在毛瑟Gew 98式步槍基礎上,用600mm短槍管的卡賓槍概念代替740mm的全長槍管),彈藥採用與MG-34MG42通用機槍相同的7.92x57mm口徑子彈以降低後勤負擔;1934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向德國毛瑟公司廠房訂購一萬支M24裝備稅警總團(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之前身),兵工署藉此透過當時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向毛瑟廠Mauser索取技術圖紙與生產工具,在德國政府的協助下,兵工署於1934年及1935年各索取了一套技術圖紙以及生產樣板,並且將設計圖交付當時生產漢陽八八式步槍(「漢陽造」,仿自德國Gew 88式步槍)的鞏縣兵工廠進行試製,並於當年生產成功。

因造於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二四式步槍」,最初在槍身機匣上打上「二四式」印記。得名於當時的軍事委員長蔣中正,因此之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印記。比較特別的是其配用的全長達575mm的刺刀,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採用格外長的刺刀與重視白刃戰有關。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1937年兵工署在署長俞大維的領導下還制定了《中正式步槍應用材料規範》,統一了圖紙、標準與材料、工藝,所以有人把中正式步槍當是中國第一種採用統一規格的制式步槍[2]軍閥混戰期間中國武裝部隊武器繁雜的局面開始發生改變。到抗日戰爭爆發鞏縣兵工廠因日軍入侵導致中斷為止共生產了11萬餘支,有三家槍廠遷往後方經調整籌備之後開始繼續生產中正式步槍。截止1949年停產時,中正式步槍產量達到70萬支左右。在武裝部隊急需大量武器裝備的戰爭期間,這個產量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產能相比,算比較低水平,反映了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外加上戰亂兵工廠一再搬遷的影響。

到抗戰結束前中正式步槍成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的重要裝備,在抗日戰爭具有一定貢獻。國共內戰時國軍雖然武裝中有數十萬挺從投降日軍中繳獲的日制步槍,以及數十萬挺的美制步槍/衝鋒鎗,但該些軍械因彈藥未能國產,因此使用上有諸多局限,中正式步槍仍是國軍重要的步兵裝備。國軍撤台時,其部隊多半為重建多次的殘軍,操作軍械五花八門,中正式步槍因此失去了國軍主力軍械地位。隨後因恢復美援,美制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統一了步兵武器規格,缺乏彈藥產線的中正式步槍退出第一線部隊,用於軍訓出操。

國共內戰後解放軍除了在戰場上繳獲以外還完整接收了西南地區的軍工設備,因此有不少數量的中正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朝鮮戰爭時,志願軍入朝前,以第五十軍為例裝備有中正式步槍6111支,在解放軍部隊退役後大批轉入民兵部隊中服役至1980年代,撥交民兵的中正式因彈藥全面蘇聯化之故,因此被改膛使用7.62×39mm子彈。

視頻

中正式步槍 相關視頻

為什麼叫中正式步槍,同樣的武器在不同人手上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中正式步槍和日本的三八大蓋有什麼區別,看完明白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