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庸之道之我見(李娜)

中庸之道之我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中庸之道之我見》中國當代作家李娜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中庸之道之我見

其實最初提出「中庸之道」的並非孔子孔老先生。《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舊說《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實是秦漢時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

儒家思想對我們中國人的影響可謂是非常根深蒂固的,這也造就了我國的保守與外國的相對開放的差異性。

魯迅先生認為中庸思想調和折中,不講原則,是中國的劣根性思想。他說:「中國人是最講中庸的,你說鑿一扇窗戶,他們是萬萬不同意的,倘若你說把房子拆了,他們就會急忙來調和折中,同意鑿窗戶。」

其實魯迅先生是我頂喜歡的一位作家,或者說是我尊敬的用文字抗爭的革命者。細想想那種喜愛的開始正處於自己有些叛逆激進的青春期,縱然那時的自己文靜非常,是眾人眼中老實優秀的好孩子。但是骨子裡仍舊有那麼一骨子叛逆的思想。那是絲絲滲透於骨子中的熱血與不安分。那時候讀魯迅覺得甚是贊同,覺得他直指社會現狀,覺得他是個極其勇敢非常的人。想想老百性抻着脖子看殺頭的情景我憤恨不矣。那時候覺得這種不作為,不反抗反而極其麻木不仁的中庸是何等可恥。但是成年後想想那個時代背景之下,安分守己幾輩子的老百姓又何來反抗的勇氣呢?抗爭的勇士縱然有,但是大部分普通人也仍舊只能選擇聽之,任之,中庸處之吧?

中國自古以來儒家思想就是主流思想,雖然可取處很多,不過這主流思想在古代就是從政者麻痹普通老百姓骨子裡熱血的麻醉劑。朝廷需要安分守己的平民,當權者需要老實本分的臣子。換而言之他們需要「聽話的木偶」,任意操控以鞏固他們的權貴。以致於窮者更窮,富者更富的情況習以為常。

雖然時代高速發展,外來思想文化也漸漸滲入到中國,但是我們很多普通老百姓骨子裡的中庸思想很難與之融合。如若我們能做到孔子的中庸思想與外國亞里士多德推崇的中庸思想相綜合,想必一定是個聰明人。

亞里士多德提出「中庸」與孔子的有一定區別。相同之處是都認為中庸思想是最高的德行與至善,認為是道德主體的道德評價與道德行為的統一體,都認為這是一種辯證的思想,「德性之中」,「和而不同」。但亞里士多德談的求知多,是理性中道,孔子則人性多,是性情中庸;亞里士多德認為的中庸是後天德行上日積月累而成,孔子認為是先天本質所擁有;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是德性自願,孔子認為的是道德自覺。一個是尊重基礎上的自我意願,一個是思想上的道德約束

我個人覺得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可以使我們活的更為愉快。現如今的生活工作壓力巨大,每個人都活的不易。如何在不易中求的舒適就要修煉自己的「中庸之道」,在不脫離道德準則和為人處事的原則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去走自己覺得舒適的「道」。

該我們去承受的苦難我們毋需迴避,而且想必我們也避無可避。那麼如何尋「道」呢?把這苦難當做一種修行,從修行中學會應對,繼而總結經驗,最後盡力避免重蹈覆轍。所謂「既來之則安之」如此應對從而上「道」豈不非常自然?

該我們去享受的快樂我們盡力去爭取,但切記要量力而行。如果你該做的都做了,該努力的都努力了,並且成果尚好,那麼是你的不爭不搶也終將屬於你;不是你的,曇花一現短暫擁有最終也如鏡花水月,煙消雲散。豈不更徒增煩惱?

[1]

作者簡介

李娜,男,江蘇三強律師事務所律師,蘇州大學法律碩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