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屯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屯鄉於1984年建區,1988年建鄉,面積有74平方公里。位於鎮雄縣城南部,東鄰潑機鎮,南接貴州省赫章縣哲莊鄉和畢節市大河鄉,西鄰場壩鄉,北靠烏峰鎮。鄉政府駐地集鎮距縣城15公里,是圍繞縣城的五個衛星城鎮之一。全縣從南部出境的鎮郝公路貫穿其境,因此中屯素有鎮雄「南大門」之稱。[1]
鄉鎮概況
中屯鄉於1984年建區,1988年建鄉,面積有74平方公里。位於雲南省鎮雄縣城南部,東鄰潑機鎮,南接貴州省赫章縣哲莊鄉和畢節市大河鄉,西鄰場壩鄉,北靠烏峰鎮。鄉駐地集鎮距縣城15公里,是圍繞縣城的五個衛星城鎮之一。全縣從南部出境的鎮郝公路貫穿其境,因此中屯素有鎮雄"南大門"之稱。
境內多矮山河谷,盆地和緩坡地,地勢自北向南傾斜,最高海拔(頭屯猓的寬村民組)2109米,最低海拔(頭屯河出境處)1350米,境內高差達759米,鄉駐地海拔1450米。
氣候屬高原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度,年日照時數1340小時左右,年均降雨量886-960毫米,旱災比較頻繁,十年九旱。
整個鄉國土面積110505畝,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鄉耕地面積22966畝,林地21661畝,人均耕地0.45畝,共有經濟林果地306畝。
農村經濟
中屯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年均986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畜牧業收入131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3%;漁業收入33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林業收入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2%。外出勞務收入4038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1618元,人均純收入1273元。該鄉村民的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該鄉目前已有7720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森林結構住房的農戶5167戶,還有914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中屯鄉共擁有汽車87輛;拖拉機111輛,摩托車464輛。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75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2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5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行政村來公開。
中屯鄉經濟以勞務輸出、烤煙、畜牧為主,小工商經營為輔。2007年糧食總產量1530萬斤,人均有糧245斤,收購烤煙80萬斤,兌現金額356萬元,生豬當年出欄17037頭,年末存欄13121頭,大牲畜年末存欄1351頭,家禽當年出欄43014隻,年末存欄41328隻,畜牧業產值2100萬元,鄉鎮企業收入1620萬元,社會撫養費42萬元,完成煤炭稅費 萬元,農合費48.5萬元,土地收益費8萬元,勞務輸出收入2400萬元。
人口衛生
中屯鄉是漢、彝民族混居地,截止2007年11月,漢族60556人,彝族1570人。整個鄉有農戶14085戶,共62126人,其中男31552人,女30574人。農業人口數為60942人,勞動力總數25752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8031人,外出務工人數7721人。
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全鄉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鄉享受低保人數399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021戶,共計58935人,參合率7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4人。
政務公開
該鄉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05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75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行政村來公開。
人文地理
地處昭通市鎮雄縣境內與貴陽畢節、赫章三縣交界處的中屯鄉,新建了一個風景區,名曰"小山峽",因地處深山,眾多遊客至今未識。該風景區依山傍水,峽谷峭壁,溶洞成群,密花倚石,岩樹疊映在俗稱"小山峽千洞之鄉"的溶洞群中,尤以躲軍洞、回波洞為最。相傳,清咸豐十一年(1862年),太平軍餘部曾藏於洞中,"躲軍洞"因此而得名。
中屯鄉境內多矮山河谷,盆地和緩坡地,地勢自北向南傾斜,最高海拔(頭屯猓的寬村民組)2109米,最低海拔(頭屯河出境處)1350米,境內高差達759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450米。
中屯鄉氣候屬高原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度,年日照時數1340小時左右,年均降雨量886-960毫米,旱災比較頻繁,十年九旱。
中屯鄉地處昭通市鎮雄縣境內與貴陽畢節、赫章三縣交界處的中屯鄉,近年來新建了一個風景區,名曰"小山峽",因地處深山,眾多遊客至今未識。該風景區依山傍水,峽谷峭壁,溶洞成群,密花倚石,岩樹疊映在俗稱"小山峽千洞之鄉"的溶洞群中,尤以躲軍洞、回波洞為最。清咸豐十一年(1862年),太平軍餘部曾藏於洞中,"躲軍洞"因此而得名。該洞深幽,極具開發價值。目前,小山峽風景區一、三期工程已按省級詳規結束,現已步入承包經營管理階段。[2]
資源狀況
中屯鄉煤炭儲量達4.5億噸以上,含硫量低,燃燒值高,屬優質無煙,亟待引資開發。整個鄉國土面積110505畝全鄉耕地面積22966畝,林地21661畝,人均耕地0.45畝,共有經濟林果地306畝。
基礎建設
中屯鄉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7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92人,其中男性699、女性93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650人,60歲以上的133人。中屯鄉轄7個村190個村民組,2007年末人口有14925戶62818人,其中少數民族368戶1581人(主要是彝族和白族),有勞力25752人(有一半左右常年外出務工)。有站所單位23個,幹部職工506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800餘人。中屯總體上是人口大鄉,經濟小鄉;人多地少,生態惡化。中屯鄉是漢、彝民族混居地,其中:漢族60556人,彝族1570人。整個鄉現有農戶14085戶,共62126人,其中男31552人,女30574人。農業人口數為60942人,勞動力總數25752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8031人,外出務工人數7721人。有集貿市場5個已硬化4個,村組公路115公里,村村通程控電話,廣播電話混合覆蓋率達80%。
整個鄉共有10861戶通自來水,2387戶還在飲用井水,572戶還在飲水困難;12500戶通電,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95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3867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2784戶。進鄉道路為未硬化的柏油路面,到鄉交通方便,鄉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整個鄉共有8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66畝。
中屯鄉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全鄉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全鄉享受低保人數399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021戶,共計58935人,參合率7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4人,該鄉距離鄉衛生院50公里。建有公廁3個。
農業發展
中屯鄉有耕地29788畝,林地24509畝。森林覆蓋率達 21.5%。人均耕地0.48畝,人均純收入1200元,全鄉財政收入1060萬元(其中,鄉級財政收入3萬元,稅費返還收入16.7萬元,其餘均是上級財政撥款),財政支出1060萬元(其中工資支出1040萬元)。中屯鄉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糧煙科技含量,實現增產增收。
中屯鄉全鄉包穀育苗移栽12824.5畝,其中單株密植定向移栽樣板145個9450畝,地膜包穀968畝;組織支農資金150萬元,推廣雜交良種35175斤,其中本地種4597斤,外地種12990公斤。全鄉7村134個村民小組3500餘戶移栽烤煙9080畝,地膜煙1900畝;落實樣板36個4000畝,就位複合肥362.5噸、鉀肥180噸。
中屯鄉各村對"糧煙畜加桑,果勞瓜菜商"實施因地制宜,穩定糧食麵積,提高規範化水平,鞏固了烤煙支柱,抓畜禽飼養,培植畜禽飼養大戶100戶,帶動畜牧業發展,預計可收入1850萬元;發揮小集鎮的龍頭作用,狠抓麵條加工、建材運輸,做到多種經濟協調發展,可實現收入650萬元;新栽蠶桑100萬株,落實樣板1000畝,新育蠶苗5900包1180畝可栽5900畝,培植老桑園3250畝,已養老蠶1500張;中屯鄉發展經濟林果1000畝,其中栽培水蜜桃3500株;擴大瓜子面積到3000畝;種植反季蔬菜120多畝、草莓20畝,反季包穀50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