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層大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中層大氣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中層大氣是指在平流層之上、熱層之下的大氣層,其範圍從平流層頂(約50公里)到85公里左右的高度。這一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平流層頂往上,溫度很快遞減,在85公里附近下降到極小值,稱為中層頂。

中層大氣,空氣稀薄,鉛直溫度遞減率大,有很強的湍流混合。此外,還有強烈的光化學反應,在太陽紫外輻射作用下,部分大氣發生電離、激發和分解,通常觀測到的氣輝,就是光化學反應的結果。太陽短波輻射在中層里大量地被吸收和散射,特別是紫外輻射,由於大氣吸收作用而不能到達地面。

在 800~2000埃光譜段中,氧分子的吸收占優勢。在1000~1300埃的光譜段內,存在着幾個大氣窗區,這些窗區可使太陽輻射透入到80公里以下的地方。 儘管在中層大氣里臭氧含量很少(在50公里以上臭氧含量占大氣臭氧總含量的0.3%),但是它在輻射過程中卻起着重要的作用。波長大於2000埃的輻射,主要為臭氧所吸收。 包括哈特萊帶(2000~3200埃)、哈根斯帶(3200~3600埃)和夏普伊帶(4300~7500埃)。

在紅外波段,主要是 9.6微米的臭氧吸收帶、15微米的二氧化碳吸收帶和水汽吸收帶(見大氣吸收光譜。在中層大氣中,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長波輻射起着輻射冷卻的作用。臭氧和氧分子吸收太陽輻射起着加熱的作用,總的趨勢是接近輻射平衡的 (溫度變化很少超過每日±2°C)。中層風的日變化有平均風的非周期性變化和由大氣潮汐運動引起的周期性變化兩種,變化幅度隨高度增加而加大。風的季節性變化為:夏季東風,冬季西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