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坑古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坑古道是過去茶商往返淡水和宜蘭的商業便道,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經過中坑橋即抵達登山口。古道前段沿著中坑溪前行,潺潺清澈溪水不時有魚蝦游動,經過保存完好的百年福德祠,還有以自然工法砌成古意樸拙的石造拱橋,後段則是佔地遼闊、綠意盎然的梯田草原,草原上逼真的天然大石─青蛙石,饒富趣味,是遊客必拍景點之一。古道上不時還可以看到水牛悠閒漫步草原,享用青草大餐或泡澡休息的畫面,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古道山徑部分保留了原始的泥土路,部分則是經過手作的砌石石階,還有部分是需要踩著石塊溯溪而過的路段,夏天時踏著清涼溪水、吹著山林間徐徐微風,吸飽滿滿芬多精,實為人生一大享樂。沿途還可看到歷史古厝遺跡的石造牆垣,刻畫著當時聚落熱鬧的過往回憶。古道的終點在中坑頭鞍部,同時也是前往其他古道,如崩山坑、闊瀨、枋山坑古道等的交會點。[1]
中坑古道,昔日茶商的捷徑,淡蘭古道雙溪(柑腳)與盤山坑之間的舊路,古道上有百年福德祠、古厝等歷史遺跡,及美麗的梯田。昔日中坑先民將河岸谷地闢建為層層梯田,廢耕後形成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幽靜山谷,綠草芬芳,清溪潺潺,水牛漫步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宛若世外桃源。
登上中坑頭鞍部即為中坑古道終點,往右接枋山坑山,往左接北豹子廚山,鞍部立有礦務課675號、福安宮,以及大正元年(1912)立的界石,依方向碑面分別刻有「北頂雙溪行」、「南闊瀨行」、「西石碇行」,見證此處是昔日古道的重要交會路口。
- 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新北市雙溪區,新北市坪林區
里程: 6.8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環狀
海拔高度: 160~597公尺
高度落差: 437公尺
路面狀況: 水泥路、碎石路、土石路、溪徑、草原、原始山徑
所需時間: 4 小時
難易度: 低-中
所屬園區: -
山系: -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基點: 中坑頭/597m/礦務課/編號:675,及界碑[2]
目錄
交通方式
開車
【中坑橋】
1.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口(北42線約27.5K)→「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中坑橋
2.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106縣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下坑→「長源村6鄰」指標左轉→中坑橋
大眾運輸
【中坑橋】
公車780: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下坑口站下車。下車後依盤山坑指標前行,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0.85公里)。
公車781、782: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長源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1.9 公里)。
公車F812: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外柑活動中心站下車。下車後循雙柑公路,依盤山坑指標前行,經下坑口過小橋再依「長源村6鄰」指標右轉,即可抵達中坑橋(約步行2.6 公里)。
路線地圖
出發點: 中坑橋
路線: 中坑橋→(0.3K, 10分鐘)→中坑水尾土地公廟→(0.8K, 15分鐘)→草原梯田→(0.1K, 5分鐘)→中坑古道左(東)右(西)線叉1(取左線)→(0.8K, 20分鐘)→古厝遺跡→(0.6K, 20分鐘)→中坑古道東西線叉→(0.8K, 40分鐘)→中坑頭鞍部→折返→(0.8K, 40分鐘)→中坑古道左(東)右(西)線叉2 (取右線)→(0.6K, 15分鐘)→內盤山坑土地公廟→(0.9K, 45分鐘)→中坑古道左(東)右(西)線叉→(1.2K, 30分鐘)→中坑橋
備註:
1.中坑古道左(東)右(西)線,以中坑橋往中坑鞍部方向為定義,在上游亦會交會,可選擇左去右回環繞一圈,欣賞不同的風光。
2.需經數次渡溪,溪床深淺不一,視天候而定,多有石頭踩點,穿防水鞋、雨鞋為宜,連日多雨、大雨後忌行。
人文生態
中坑古道
昔日茶商通往淡蘭古道的捷徑,清代安溪販(商)古道聯絡柑腳和盤山坑的一條重要的舊路,民國70年代謝永河前輩登枋山坑山的紀錄中,略有簡單描述,爾後近三十年資料闕如,未有資料可供參考。
中坑聚落
據雙溪鄉志記載:「道光末,安溪籍來此開墾,多張姓居,分為水尾與水頭,各奉土地公祠一座。大正間有戶二十一,人口一百二十五人,以山耕為主。」。民國60年代二鄰尚有住家,廢耕後居民外移,最後僅存的中坑2號民宅,亦已無人居住。
水尾土地公
修建於明治38年(1905),位於中坑水尾中坑古道的起點,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水頭土地公
名為「福安宮」,建於大正十一年(1922),位於中坑頭鞍部,雙溪與坪林交界處,昔日是雙溪、闊瀨、石碇等地古道的重要交會路口。土地公廟上刻有「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長源里
舊稱「柑腳城」,位於橫腳溪與崩山坑溪匯流處的台地上,三面臨溪,居高臨下,形成天然的城寨,有「最偏遠的後花園,山谷中的珍珠」之美稱,曾是熱閙繁榮的開採煤礦地區,礦業興盛時期,居民上千人,附近的柑林國小,學生曾達900人之多,隨著礦產枯竭而沒落,聚落居民遷移,人口逐年遞減,現只剩2位數的學生。
威惠廟
柑腳地區的信仰中心,建於同治七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廟中保存一座同治己巳年(1869)之石造香爐,在柑腳盛產煤礦時,廟宇周邊是人潮聚集之地,成為一處市集,廟埕左方有一排北台灣獨一無二「亭仔腳」設計的店屋。
動物
山豬、牛、蝶類、昆蟲、鳥類等。
植物
地形地貌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砂岩及頁岩互層,含煤層組成的澳底層枋腳段,及厚砂岩及頁岩組成的澳底層媽崗段。
特色
昔日為茶商的捷徑,淡蘭古道中線,有百年福德祠、古厝等歷史遺跡,及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原,美麗如畫,宛若世外桃源。[3]
視頻
不經一番小辛苦,哪得一睹桃花源?瑞芳中坑古道夢幻之旅
2021中坑古道
中坑古道~淡蘭古道中段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