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人在日「碰瓷」風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人在日「碰瓷」風波為因一起2015年於日本京都發生的交通意外,而引起的席捲中國大陸的所謂「中國人在日碰瓷」的誤報新聞。該虛假新聞事件發生在2015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借新浪微博等網絡平台進行大量傳播,也引發了非常多的討論。而虛假新聞事件的反轉也具有戲劇性。

誤傳為「碰瓷」風波

碰瓷」為北京方言,指的是騙徒借稱財物損毀,要求無辜者承擔賠償的行為;目的為欺詐錢財。後這類行為從財物損毀演變到身體損傷等,而成為交通事故,通常騙徒會要求事主「私了」(不通過警察備案而私下協商賠償);日語中對後者這類以交通事故為掩護進行的欺詐,稱之為「當たり屋」。

風聞言事

新浪微博上名為『小小小力SAMA』用戶(為一位在日留學的中國學生),聽聞有中國遊客碰瓷訛詐十萬事件,自己進行了較為粗糙的調查,認為此事為真,而在微博發出,並且貼出了同學拍攝的當地公告照片。其稱手頭資料為其微信朋友圈上的其他用戶處得到。

新浪微博名為『鳳凰李淼』用戶,帶V賬號(新浪認證),備註為「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 李淼」,因為其在日身份,被詢問該事件,而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並且在10月5日發布了《獨家:日方稱「中國老人在日碰瓷索賠10萬」屬實》消息。其中公布了採訪錄音,之後言及中國遊客在日的不文明行為。

職業媒體人的介入使得該事件升級,而引起了廣泛轉發。

記者陳述

針對不信任意見,李淼在微博上發布了其與日本袛園町南側地區協議會的採訪錄音。

轉折

微博名為『青草八六』用戶(8月21日事件遊客所在旅行團領隊),於10月5日出來發言。

指稱交通意外事件為真,且稍後曬出了自己的機票與入境記錄,並提供了當時當事人赴醫院的診斷書。

以上舉動令之前鳳凰主導的事件發生轉折。

大陸的媒體《環球時報》也在10月6日於新浪微博上發表文章反駁之前鳳凰新聞的「碰瓷」說法,且非常針鋒相對地,模仿之前鳳凰新聞標題句式,使用標題《獨家調查:京都中國老人「碰瓷」?假的!》,其中採訪了之前鳳凰方面未予以採訪的交通事件當事人家屬。

日方就不實信息道歉

10月6日深夜,京都祇園町南側地區協議會向鳳凰衛視記者發去《道歉與更正》,指出之前發布的通告有不符合事實的表述。

而中央電視台在10月9日報道中稱,作為通告發布人的村上茂未經協會同意擅自發布通告,祗園町南側地區協議會已要求其辭職。

記者致歉

記者李淼在10月6日與10月7日分別發布了兩條微博,更新該事件的情況,其中對之前的採訪進行了反思。

背景

2006年末,中國大陸的南京發生了一起事件,後成為爭議非常大的民事訴訟案件——南京彭宇案。其核心爭議在於法官判決邏輯的表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醫院」。在此案之後,中國大陸持續不斷地出現了許多「好心扶摔倒老人反被訛」和「老人摔倒無人敢攙扶」的現象與新聞報道。輿論多認為這與南京彭宇案的判決帶來的社會風氣變動有關。

而該事件的影響為,媒體樂意為發行量、點擊率等因素而報道此類消息(即黃色新聞);公眾也容易對該類糾紛事件中的老人套用「碰瓷者」形象。

在這一虛假新聞的傳播中,上述兩方面的因素潛移默化地起到了強化與放大作用。

而隨2014年開始的中國大陸赴日旅遊人數激增(且該趨勢延續至2015年),許多遊客在赴日觀光的過程中也伴隨着不文明行為。這些不文明行為以及與當地原住戶的爭端,也事實成為了媒體的報道焦點。

背景

2006年末,中國大陸的南京發生了一起事件,後成為爭議非常大的民事訴訟案件——南京彭宇案。其核心爭議在於法官判決邏輯的表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醫院」。在此案之後,中國大陸持續不斷地出現了許多「好心扶摔倒老人反被訛」和「老人摔倒無人敢攙扶」的現象與新聞報道。輿論多認為這與南京彭宇案的判決帶來的社會風氣變動有關。

而該事件的影響為,媒體樂意為發行量、點擊率等因素而報道此類消息(即黃色新聞[1] );公眾也容易對該類糾紛事件中的老人套用「碰瓷者」形象。

在這一虛假新聞的傳播中,上述兩方面的因素潛移默化地起到了強化與放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色新聞,mbal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