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鼩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鼩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鼩蝟(學名:Neotetracus sinensis)是蝟科、中國鼩蝟屬的動物。頭體長100-125毫米,尾長接近頭體長的一半。背色棕褐,沒有黑色的脊線。顱骨眶上突明顯,三角形。頰齒數40枚,缺少第2上前臼齒,第4上前臼齒的前齒尖很發達,大而高隆;臼齒咬合面的中央有後小尖。

中國鼩蝟棲於海拔800-2500米的陰濕常綠闊葉林中,夜間單獨活動,主食昆蟲,兼食果類。中國鼩蝟分布於中國、緬甸、越南、老撾及泰國等地。中國鼩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簡介

中國鼩蝟頭體長100-125毫米,尾長56毫米。體背棕褐色,沒有成條或斷續的黑脊線;腹色茶褐,亞成體不顯而灰白,毛基深灰。體背和體側針毛分作全黑的鋒毛或深灰毛基而繼有較長一段棕褐,僅毛尖黑色的兩類前者長伸出毛被,後者在體側的棕褐節段較長,故現淡色閃光。頭部濃棕褐色,吻側和下頦鮮艷。前足背有深色區,後足背脛側黑褐,腓側乳白,趾腹面有櫛棱。尾二色,背黑褐腹面灰白,覆有短毛,環不顯。乳式:2-2=4。

中國鼩蝟顱骨長31.7毫米,形較寬扁,顴寬和後頭寬略大,眶間較寬。眶上突雖小但明顯而尖銳,作三角形。顴弓完整、纖細。

中國鼩蝟第1上門齒長而粗壯,其後5枚單尖齒近等大,僅犬齒略小。第4上前臼齒大作方形,前尖特大成尖鋒。第1上臼齒和第2上臼齒均大,尤以前者,方形但外側略大;前尖、後尖、原尖和次尖分布於四角,中央有明顯的後小尖。第3上臼齒較小,三角形,缺後小尖。

評價

棲息環境

中國鼩蝟屬典型的亞熱帶、溫帶獸種,棲於海拔800-2500米的陰濕常綠闊葉林中,洞穴多在大樹根下或蕨草叢。

生活習性

中國鼩蝟為穴居類動物,於大樹根下、茂密竹叢和蕨類及腐葉或苔蘚覆蓋地築巢。夜間單獨活動。雜食性動物,食物有多種昆蟲或多汁植物的根莖。

分布範圍

中國鼩蝟系橫斷山及其鄰近地區的特有類群。中國以內主要見於四川,雲南西部、西南部和東南邊緣;中國以外僅分布於緬甸、越南、老撾及泰國等地的北部邊境區。

繁殖方式

中國鼩蝟全年繁殖,每年5-7月產仔,每胎2-5仔。

種群現狀

中國鼩蝟種群分布不零散,在合適的棲息地並不少見,因地方不同數量存在差異,暫無具體的種群數量信息,發展趨勢也未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