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港交所:0388),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是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為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港交所在中國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營運交易所,旗下成員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還包括世界首屈一指的基本金屬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簡稱LME)。

2021年3月2日,港交所公告,委任歐冠升為集團行政總裁獲證監會核准。[1]

簡介

創業板並無規定有關公司必定要有盈利紀錄才能上市。創業板的規則、要求及設施的制訂,均務求能切合充份掌握市場信息的專業投資者的需要和所期盼的標準。

香港聯交所明確指出,香港創業板是為增長企業而設的市場。創業板接納各行業中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上市,規模大小均可。其中,科技行業的公司是優先考慮的對象。

創業板以專業的及充分掌握資訊的投資者為對象。由於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表現的好壞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風險較大,創業板的規則、要求和設施是以滿足那些有興趣投資於增長公司的專業投資者和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的需要而設定的。

創業板促進創業資金投資的發展。對於創業資本家,創業板是出售投資的渠道,也是進一步籌集企業發展資金的地方,有助於鼓勵創業資本家更多地投資和在更早的階段向企業投資。

新的股票市場

創業板是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於1999年第四季推出的一個新股票市場,其目的是為有發展潛質的企業提供一個籌集資金的渠道,以協助它們發展及擴張其業務。

獨立的身份

一個獨立的市場 創業板是獨立於聯交所現時營運中的股票市場(主板)以外的另一市場。 創業板擁有專職的管理人員及職員,其營運將獨立於主板。

獨立的上市規則 創業板擁有本身的上市規則及要求,它在某些方面可能與主板相同,但兩者的差異是明顯的。

市場特徵

以高速成長公司為目標 創業板以增長公司為目標,行業及規模不限。為了容納那些沒有完備業績紀錄的中小型增長公司,創業板的上市資格比主板的為低。但是,創業板也有主板的規定以外的其它上市後的要求,例如兩年持續保薦期及季度業績報告的要求。

買者自負的理念 沒有完備業績記錄的增長公司其未來表現一般可能較難預測。因此,投資於這些增長公司的風險也較大。創業板採用買者自負的理念,投資者在被准許買賣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之前,必須與其經紀人另外簽署一份協議,以確認其明白當中所涉及的市場風險。

為專業及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而設的市場創業板的規則、要求及設施,是以滿足那些有興趣投資於增長公司的專業及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的需要及所要求的標準而設。創業板的規則及要求注重準確及時的資料披露,而電子化的交易及信息發放設施使參與者能夠方便地與及時地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及搜集資料。

與主板的區別主板及創業板適合投資者的不同投資口味,給予上市公司提供了施展拳腳的不同舞台。想迴避較高風險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於在主板上市、歷史較悠久的公司。而那些敢於冒險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於創業板公司,以期賺取因承擔較高風險可能獲得的較高資本增值。當主板充斥着從事地產及金融行業並具規模的綜合企業時,創業板可能發展成為一個集中從事工業及科技的年青增長公司的市場。

香港創業板主要特點

要求較頻密並及時地披露較多資料

創業板上市申請人的上市文件中必須詳細列出其業務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業務計劃,缺一不可。待上市後,創業板發行人須每半年就首兩個財政年度的業務進展與原定的業務計劃作比較,另除了一般的半年度賬目及全年賬目外,發行人還須編制季度報告;而編備此等資料向外公布的期限也較短。為方便市場參與者索查有關資料,創業板設有獨立網頁,所有有關創業板各方面的信息應有盡有,其中包括公司公布以及上市發行人的其它資料、成交價及市場統計數字等。

創業板保薦人計劃

由於保薦人在創業板公司的上市過程中擔當極重要角色,創業板保薦人須符合連串詳盡的資格準則,並在其履行職責上負上清晰的責任。保薦人的職責包括作仔細審核,並確保作過應有的審慎查詢後,就其所知與所信,有關上市申請人/發行人已作出應有的資料披露。

公司管治

發行人從上市之時開始,即要建立穩健的公司管治基礎,以助其遵守創業板上市規則、奉行正當的業務手法。這些措施包括委任合資格的會計師監察其財務及會計職能、指派一名執行董事出任監察主任、委任兩名獨立董事以及設立審核委員會。創業板發行人還須在上市後首兩年內持續聘用一名保薦人,協助公司及其董事履行其上市職責,並就有關事宜提供意見。

聯交所的角色

在公司申請上市時,聯交所會審閱申請人的上市文件,以確保其符合《公司條例》及創業板上市規則的規定,但聯交所不會評核任何申請人的業務是否可為。同樣,聯交所也會審閱發行人上市後公開刊發的任何公布,但對於發行人所披露的資料是否正確無誤以及資料的質素及足夠與否等問題,則最終責仕仍是落在發行人及其董事身上。此外,聯交所會密切留意創業板證券的買賣情況以及發行人和保薦人遵守創業板上市規則的情況。若發現有違創業板上市規則之處,聯交所會嚴加處理,如有需要,更會採取適當的紀律行動。

從資本市場跌宕起落、峰迴路轉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多少窺探商業地產的一些軌道和足跡。 窗口、橋樑、跳板……在中國現代化的不同階段,香港曾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今,在資本的涌動中它又寄託了內地房企更多的希望,即走向世界的中轉站。

依靠開埠百年來的積澱,香港已成為全球大型金融機構開拓亞太市場、輻射全球的必爭之地。這塊歷經滄海桑田變幻、承載了近代中國歷史沉浮的土地,也將社會變遷沉澱在資本之中。

1842年,香港開埠,彼時英國資本和當地的金融活動逐步得到發展,爾後洋行初建,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紛紛在香港落地。

在相互交織的資本市場中,港交所的雛形開始誕生;1850年左右,外國證券人聚集在街邊的鐘樓下進行股票交易,形成了香港證券市場的雛形;1891年,第一個正式的證券市場「香港會」成立。

隨後的95年時光,香港證券市場進入群雄逐鹿的「四會時代」,小小的香港九龍地區同時擁有香港、遠東、金銀及九龍四個交易所;1986年4月2日,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戰國時代終於走向尾聲,「四會」合併成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香港唯一的的證券交易所。

入「四會合一」的穩定發展時代,港交所逐漸成為內地企業尋求資本道路的理想之地。作為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港交所產品結構更加多樣、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化,金融創新的限制也遠低於中國內地。

截至2017年8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共1331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64.61%。

數據折射出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爭相在香港上市,希望以此作為全球擴張的基石,對於商業地產企業來說亦然。

進入房地產下半場,商業地產因為物業升值前景而被重新看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可投資商業地產規模達到3.4萬億美元,而2016年中國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金額高達2094億元,預計2017年全年交易總額有望突破新紀錄。

▲2017年債券通啟動

在這一波商業地產資本大幕開啟之時,作為商業地產開發商,亟需擺脫傳統的開發模式,樹立資本運營的整體戰略體系。

沉澱上百年資本運作歷史的港交所,毫無疑問是學習和研究的樣本。觀點學徒計劃·2017遊學季的第一站,我們將走進香港聯合交易所。

生有涯,學無涯;前行路上,我們都是一個學徒。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穩步開放,港交所也進一步明確了繼續擔當金融市場先驅的角色,希望連接中國與世界,成為中國客戶以及國際客戶尋求中國投資機遇的交易平台。

在新的定位與轉型下,港交所將為商業地產領域的資本運作帶來哪些利好信號?身處資本漩渦中的地產人應該如何把握當前局勢?又該怎樣巧妙地運用各種投融資策略和創新資本,促成規模增長和利潤提升?在本次遊學中,都將一一被解答。

本次港交所之旅,我們將與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及一線金融精英們面對面交流——多年來,巴曙松先生在金融市場、貨幣政策及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領域進行跟蹤研究,對於企業融資問題與貨幣政策決策頗有建樹。

屆時,巴教授將結合資本交易、貨幣利率變化等各種金融要素,與觀點學徒一起分享當前房地產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此外,還將共磋投融資策略,探尋商業資產價值兌現的奧秘[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