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香文化之歷史根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香文化之歷史根源
圖片來自搜狐網

中國香文化之歷史根源,「香」文化貫穿於經詩、書畫、琴棋、佛道、禮儀等諸多方面,並與之相輔相成。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穿衣以香為熏、被褥以香為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其莊嚴;松閣之下則以香示其儒雅;調弦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不以香為聚! 香料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也另有妙用,書中置(或熏燒)芸香草避蟲,稱之「書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稱之「香墨」

原文

探「香」之源,「香」字源於穀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禾黍邊有小點,表示黍粒),指禾黍的美好氣味。篆文變作從黍從甘,「黍」表穀物,「甘」表甜美。隸書又省略寫作「香」。如《尚書•君陳》有:「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德行之香至高,非黍稷之香氣可比。 「香」字,上為禾,下為日。其一:禾在日上,禾為糧食,在陽光下暴曬,會散發自然的氣息,這種氣息為糧食的氣息,可引申為大眾所需求的意思,為人性本來就需要的東西;其二:禾在曰上。曰為口舌之意,禾為糧食,大眾飲食之象,飲食為必需品,人通過飲食而獲取能源,能量在身體裡循環,作用於全身,而香者也預示着可以作用於全身的經絡,為人身體的健康提供幫助。 「香」經長久的發展,除了指醇香、芳香之氣外,更延伸為香火(子孫祭祀祖先之事),借指後嗣。 中國香文化在中華民族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體系。從香藥的採集、炮製、直至香藥的配伍、製做、窖藏都有着嚴謹的步驟和嚴密的方法。而香品的香方配伍,更是借鑑了《易經》和《黃帝內經》的理論,應用於陰陽五行、干支和合的學說,這為中國傳統香文化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香」自古便成為一種助緣,它開啟了大賢大德的智慧,濡養了文人雅士的心性,構建自然與人性的和諧,對中國人文精神和哲學思想的形成及發展都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香」文化貫穿於經詩、書畫、琴棋、佛道、禮儀等諸多方面,並與之相輔相成。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穿衣以香為熏、被褥以香為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其莊嚴;松閣之下則以香示其儒雅;調弦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不以香為聚! 香料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也另有妙用,書中置(或熏燒)芸香草避蟲,稱之「書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稱之「香墨」;以沉香樹皮作紙,稱為「香紙」(蜜香紙、香紙皮);以龍腦、麝香入茶,稱為「香茶」等等。 文化的境界用「香」得以提升,「香」通過文化而賦予內涵。 從劉向、李商隱、李煜、蘇軾、黃庭堅到朱熹、文徵明、丁渭,歷代文人都有大量寫香的詩文傳世,從《詩經》到《紅樓夢》,從《名醫別錄》到《本草綱目》,歷代經典著作都有關於香的記錄。宋代陳去非的詩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國古人對香的評價。 明窗延靜晝, 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 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 於今心醒然。 爐煙裊孤碧, 雲縷霏數千;悠然凌空去, 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 熏性無變遷;應是水中月, 波定還自圓。[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