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財政問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財政問題》,羅介夫 著,於廣 編,於廣 整理,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讀書,可以與時俱進,開闊自己,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是全球文化[1]科技知識擴容和更新的需要,是知識[2]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內容簡介

《中國財政問題》為「中國近現代財政學名作新編叢書」中的一種,作者羅介夫為民國時期知名的政治家、財政專業學者,他將自己有關財政的學術理念,絲毫不差地投身於政界,從本書中可看出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渴求國家擺脫積貧積弱的焦慮和心切。

《中國財政問題》出版於1933年,主要分「財政機關」「歲出入」「各項租稅」「內外公債」等篇章,書中議題是當時中國所面臨的財政問題,具體且明確。對於每個問題,作者都旁徵博引,以歐、美、日為參照,提出自己的理論和改革方案,對於當今中國財政理論的發展以及改革實踐都具有啟示意義。

本書適合高校科研院所財政經濟學師生閱讀。

作者介紹

作者:

羅介夫(1880—1938)又名良干,湖南瀏陽人,同盟會盟員,近代著名財政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回國後投身教育界,是湖南廣益中學首任校長。辛亥革命後任湖南省參議會議員,1912年任國民黨湖南支部總務副主任、《國民日報》總經理等職。後又任國民黨湖南改組委員會委員、省黨校校務委員、湖南大學法科學長等。1931年任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著有《整理湖南銀行意見書》《政治學概論》《中國財政整理論》《政治經濟大要》《中國財政問題》等。

整理者:

於廣1991年生,河南新密人。歷史學博士,任職於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財政學會財政史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史、經濟史和城市史。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版專著《地鐵與當代上海的發展》,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稅務研究》《史林》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多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作用是什麼,光明網,2015-10-14
  2.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