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創造之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經濟創造之路》,黃海峰,周國梅 等編著 著,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100多年裡,人類創造了的物質財富,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為了消除當前的資源環境危機、為了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本書通過對中國30年經濟改革的總結,以制度經濟學以及經濟創造論為理論基礎,着重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角度,分別從國家、區域、產業和企業四個層面研究中國經濟創造問題,通過詮釋和借鑑中外經濟創造的經驗與教訓,提出一個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圖。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創造需要在國家層面制定開放型、知識型和標準型的戰略體系;在區域層面建立經濟的合作性、公平性和互補性的協調體系;在產業層面完善價值鏈、管理鏈和產業鏈的協同體系;
在企業層麵塑造製造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能力體系,從而將綠色化、低碳化和循環化作為中國經濟創造的戰略定位。
本書內容可分為五個部分。部分共有兩章,主要以制度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建立中國經濟創造的理論;第二部分共有四章,分別從國家、區域、產業和企業四個層面論述中國經濟創造的歷史、成就和問題;第三部分共有四章,從文化、人才、技術和金融角度分析中國經濟創造的背景和動力;第四部分共有兩章,通過歐盟經濟創造經驗,論述中國應如何實施經濟創造戰略。第五部分共有三章,論述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創造戰略,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書緊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力圖展現中國經濟創造的真諦,體現出三個特點:(1)國際性:本書凝聚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智慧,還吸納了學者的研究成果,並邀請外專家從不同視角對中國經濟創造進行
評論;(2)學術性:本書廣泛吸納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試圖以文明演替等觀點搭建「中國經濟創造」的理論框架,通過查閱英文、德文、日文和法文的文獻,對「經濟創造」的概念和內涵進行科學系統的闡釋;(3)實踐性: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中外地區發展比較、行業發展比較等實證研究,從體制創造、模式創造和政策創造三個方面力圖展現中國改革的成果,從不同視角剖析中國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困境,探索國家、區域、產業和企業的經濟創造之路。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時代的知識結構——湯勝天,搜狐,2016-11-04
- ↑ 陳丹青:何謂人文素質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