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前身為雲南熱帶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研究站(1958年建站)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實驗植物群落研究室(1959年建室)。

概況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前身為雲南熱帶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研究站(1958年 建站)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實驗植物群落研究室(1959年建室)。1957年冬,中國科學院 竺可楨副院長在莫斯科與前蘇聯科學院林業研究所所長B.H蘇卡喬夫院士共同簽訂了國家級合作研究項目-「雲南熱帶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研究」協議書,於1958年在雲南西雙版納[1]景洪縣大勐龍建立了「西雙版納熱帶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站」。1959年初,曲仲湘、吳征鎰、蔡希陶等老一輩科學家提出了開展模擬熱帶雨林的多學科人工群落實驗研究,旨在探討和尋求我國熱區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生態與經濟,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取多種農、林副產品的合理途徑,並提供科學依據。並於同年建立了「實驗群落研究室」。雖然稱為研究室,最初為了防避野獸及蛇等爬行動物侵擾,只好把房子蓋在大樹頂上,用竹梯爬上去,工作、學習、睡眠都在樹頂上。後來,由於實驗群落研究室人員的增加,樹頂研究室已無法容納這樣多的人了,只好從樹上搬下來,在荒草叢中砍開了一片地,以樹丫做柱子,竹子作牆,茅草作屋頂,建立了群落研究室的第二代「新居」。

打點定位

近日,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站(以下簡稱「版納生態站」)完成版納植物園熱帶亞熱帶樹種適應性和生態彈性試驗研究平台(以下簡稱「彈性平台」)植樹位點定位工作。該項工作使用全站儀和RTK測量儀,耗時一個多月,目前已完成4m×4m點位的打點定位、PVC管安放、點位數據處理和點位圖繪製等,總打點數3000多個,打點面積約8公頃。

該彈性平台在是版納植物園十四五規劃重要方向之一,在版納生態站、元江乾熱河谷生態站和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進行建設,涉及熱帶森林、熱帶乾熱河谷、亞熱帶森林三種典型地帶性植被,後續將用於開展樹種適應性和生態彈性試驗,對預防和預測森林衰退和死亡以及生態恢復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廣大科研人員[2]進行熱帶森林、熱帶乾熱河谷、亞熱帶森林相關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支撐。

感悟

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視察了研究室後,感慨地說「這是中國科學院第一個草房研究室啊!」他鼓勵大家,要在平凡而艱苦的條件下,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