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3月24日,中國科學院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深海所舉行科技合作座談會,並簽署合作協議。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出席座談會。會議還舉行了中科院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的揭牌儀式。

工作報告

會議聽取了深海所所長、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籌備組組長丁抗關於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2017年10月9日,中國科學院發文,依託深海所,籌建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旨在落實中科院、海南省、三亞市三方共建領導小組關於建設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的決策,先期開展條件平台建設和機制創新,為中科院深海技術力量向海南的戰略性聚集創造條件,填補我國海洋科技[1]領域在深海的地域性空白。

籌建以來,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牢記使命任務,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海所指示精神,在聚集項目、裝備和人才,確保國家萬米深潛任務,開展深淵科學研究、搶占深海科技制高點,推進深海科技產業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童道馳,省政協副主席、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史貽雲,以及中科院、海南省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和揭牌儀式。

相關資訊

中國科學院科考團隊發現南海大型古代沉船

5月21日,國家文物局、海南省、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在海南三亞舉辦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我國首次在深海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遺址,文物數量巨大,保存相對完好,年代為明代弘治—正德年間,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據悉,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我國南海海域執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科學考察和深潛作業時,於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大型海底沉船遺址,並及時通報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

兩處沉船分別被命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二號沉船。其中,一號沉船遺物以瓷器[2]為主,推測文物數量超過10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利用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潛載測深側掃聲吶獲取了沉船區域水下全局分布圖,為快速釐清文物分布範圍、測繪基點選址及文物保護方案制定提供了關鍵數據圖像支撐。

二號沉船遺物以大量原木為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時代約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兩處沉船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這一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

據悉,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也是我國水下考古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進展。2018年4月、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單位先後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實施兩次深海考古調查,發現若干沉船和遺物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