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57年,是中國大地測量領域最早的科學研究機構,也是中國科學院唯一從事大地測量學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所[1],1970年歸屬國家地震局,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恢復重建。

研究所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環境科學及其交叉領域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包括地球局部和整體運動、地球內部結構及圈層相互作用、地球系統的質量分布和遷移、大地測量在空間利用和國家大型工程建設中的應用、長江中游地區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及濕地演化與修復等。

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設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培養點,3個二級學科博、碩士學位培養點,1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點;共有職工10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專職院士1人、研究員22人、副高級研究人員23人;擁有在學研究生92人,在站博士後6人。

歷史沿革

1957年8月1日,以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大地測量組為基礎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測量製圖研究室。

195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測量製圖研究室改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測量製圖研究所。

1961年,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與廣州分院合併,組成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中南分院在武漢設立辦事處。同年秋,中南分院在廣州召開會議,決定測量製圖研究所、武漢高空物理研究所、湖北機械研究所合併,合併後改名為中國科學院測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

1970年,改屬國家地震局,並更名為地震大隊(研究所)。

1978年,恢復重建為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穩步發展

2007年4月,科技部下發《關於批准建設地球物理領域14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通知》,隨後武漢大地測量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准依託中科院測地所進行建設,並於12月通過專家對建設計劃的論證。

2008年9月,在湖北省2008年科技活動周工作總結暨科普管理培訓會上,研究所獲「2008年科技活動周優秀活動獎」。

2009年2月,被武昌區人民政府水果湖辦事處表彰為2008年度城市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和綠化工作先進單位。4月,在測地所舉行由湖北省科協、中科院測地所共同主辦,湖北省科技館與湖北省天文學會共同承辦的2009國際天文年(湖北地區)啟動儀式。

2010年10月,研究所通過非保密認證單位保密體系建設驗收。11月,研究所完成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11年11月,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通過湖北省科技廳專家組驗收;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通過科技部批准成立。

2012年12月,獲中科院預決算工作先進單位、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2014年5月,依託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建設的「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11月,研究所承建的國際GNSS監測評估系統分析中心及武漢跟蹤站獲得授牌。

2016年1月,被授予2013-2014年度湖北省文明單位稱號。

視頻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關視頻

地球物理學類-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