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加強我所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根據《中國科學院技術支撐系統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依據我所支撐平台建設規劃,大氣物理研究所所級中心於2009年11月籌建成立,並於2012年9月通過院計財局組織的現場評估,獲得擇優支持。

中心簡介

所級中心受所務會直接領導,實行主任負責制,下設辦公室負責所級中心的日常管理。研究所技術委員會監督檢查所級中心運行管理情況,審核所級中心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升級改造和技術研發立項等重大決策和規劃等。所級中心按照儀器的屬性細分為「兩個中心、兩個平台」。

目前,所級中心下設信息科學中心、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氣象鐵塔實驗平台和專業實驗平台,體現了大氣科學數值模擬、觀測實驗和分析測試並重的特色。

儀器設備

截止2018年12月31日,所級中心共有儀器設備91台(套),總值超過1.4億元。所級中心全部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根據儀器設備的特點和科研方向領域,將儀器設備主要分為四個方向:地球氣候系統數值模擬平台(超級計算),鐵塔實驗平台、專業探測平台(雲、氣溶膠、中層、雷電、衛星遙感[1]等),分析測試平台(質譜、色譜、光譜、分析儀器等)。這些設備涵蓋了大氣科學學科研究的最主要的儀器設備,能夠基本滿足研究所各學科的研究需要。

中心現有工作人員53人,直屬管理人員17人,中心兼管技術人員36人技術人員中。正高級職稱4人,其中具有副高級職稱[2]的27人,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的42人。40歲以下的青年技術人員占61%,研究生以上學歷者占76%。形成了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優化技術支撐隊伍,為大型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力技術支撐。

平台建設

大氣所所級中心成立以來,不斷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既注重面向國際前沿的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又注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提供技術服務。2016年,面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結合研究所的優勢學科專長,所級中心正式建立了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從而形成了數值模擬平台、理化分析測試平台和觀測實驗技術平台並重的綜合技術支撐體系,為我國氣候預測、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等重大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並為中科院「碳專項」、「灰霾專項」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實驗與技術支撐。

技術支撐

所級中心目前擁有地球氣候系統數值模擬平台等高性能計算集群,以氣溶膠質譜儀和穩定同位素質譜儀等為代表的理化分析測試平台,以325米氣象與環境觀測塔、激光測風雷達、中高層大氣光學遙感流動系統、X波段多普勒偏振天氣雷達系統、邊界層大氣觀測平台-平均場觀測系統等大型儀器設備為代表的大氣探測實驗平台。這些平台的建設有力推動了以數值模擬、觀測實驗和分析測試為特色的大氣科學的不斷發展與突破,為國家解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以這些平台為支撐,所級中心形成了「兩個中心、兩個平台」的核心支撐體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