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非中心」)是中國科學院2013年5月批准成立的境外科教機構。中-非中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由學術委員會指導中心的研究工作。中-非中心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並以武漢植物園為依託單位,設立管理和協調機構全面負責各項工作。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Jomo Kenyatt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JKUAT)、中國科學院大學、昆明動物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石家莊)、水生生物[1]研究所等為中-非中心的核心參與合作單位,並吸納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深圳仙湖植物園等單位的對非研究力量,共同開展對非科技研究合作。

機構簡介

在科研設置方面,中-非中心根據非洲資源的分布特點和地域特點,以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技術需求強烈並與我國有着長期友好關係的國家為合作基點,有重點、分層次的建設了五個分中心,分別為: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分中心、非洲生態與環境研究分中心、非洲資源遙感聯合研究分中心、非洲微生物及流行病控制研究分中心以及現代農業研究與示範分中心,着力解決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糧食短缺、環境污染和傳染病[2]流行等重大現實問題,並提升非洲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

中心發展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是中國與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在多個科學領域開展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台。截至2018年12月,中心與肯尼亞、坦桑尼亞、盧旺達、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和毛里塔尼亞等國的20家科教機構展開合作,已為非洲各國培養122名研究生。

2018年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肯尼亞教育部長阿明娜·穆罕默德在內羅畢共同簽署《關於發展運營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的諒解備忘錄》,旨在進一步深化中非科研合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