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地理界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地理界線

中國地理界線,主要有: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線地勢階梯界線地形區界線;氣候界線;河流界線;三大自然區界線;自然地區界線;農業活動界線;行政區界線;大海分界線;綜合地理界線。[1]

人口分布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2]

隨着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漸減少,兩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漸拉開距離,隨着國家近幾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使西部地區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一般比內陸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會更大,這些地方商業比較發達,人流量大,氣候適宜。

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疏,大體有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部、崑崙山脈、青藏高原北部,這些地方有的事常年乾旱,有些是終年積雪,環境相對比較惡劣。

地勢階梯界線

中國地理界線1.jpg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中國地理界線2.jpg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米倉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乾旱。

中國地理界線3.jpg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乾旱 。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中國地理界線4.jpg

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崑崙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中國地理界線5.png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東北松嫩平原西部-遼河中上游-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農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放養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分布區,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畜牧業分布區。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5)熟制:北方寒溫帶是一年一熟,中溫帶和亞熱帶是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熱帶是一年三熟。劃分依據:活動積溫(≥10℃)。

中國地理界線6.png

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崑崙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大海分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以老鐵山角、廟島群島與蓬萊角連線為界。

中國地理界線7.png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以長江口北岸(啟東角)與濟州島的西南角的連線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南澳島經台灣淺灘至台灣島南端鵝鑾鼻的連線為界。

如果不需要這麼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台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地區 地區

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緯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中國地理界線8.png

主要地形 以平原為主 以丘陵為主

氣候

一月平均氣溫 0℃以下 0℃以上

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間,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 雨季長,降水多,

集中於夏季。 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乾濕狀況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河流

流量 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 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中國地理界線9.png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長

結冰期 冬季結冰 冬季不結冰

農業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糧食作物 以小麥為主 以水稻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為主 以油菜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為主 以甘蔗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兩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中國地理界線00.jpg

水系 黃河水系(渭河) 長江水系(漢水)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3)、長城

①我國古代牧業文化與農業文化分界線

②冬小麥與春小麥分界線

③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④年降水量400mm線

⑤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分界線

⑥森林與草原分界線

⑦年積溫3500℃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