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合影)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農業大學 的圖片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成立於2002年底,是在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農業發展學院等院系(部)基礎上組建而成。學院下設發展管理系、社會學系、法律系、媒體傳播系和外語系,共有教職工共191人,招收農村區域發展、社會學、法學[1]、傳播學和英語5個本科專業。學院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農村發展管理與干預、農村社會問題與社會管理、貧困與減貧、農業社會學、鄉村傳播等,與國外多所著名大學保持密切合作與交流關係。學院同時負責《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管理與建設工作。

教師隊伍

學院設有發展研究與社會政策系、發展管理系、社會學與人類學系、法律系、媒體傳播系和外語系,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學院擁有教職工196人,其中專任教師165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87人。學院教師中,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1人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得「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稱號、8人入選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4人獲得校級教學名師獎。

人才培養

學院具有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結構合理、特色突出、綜合貫通,優秀教學成果頻出。本科教育方面,學院共設有5個專業:農村區域發展、社會學、法學、傳播學和英語,其中農村區域發展專業還另設有「國際發展」方向;同時設有法學、傳播學、英語和日語雙學位專業。研究生教育方面,學院擁有社會學和公共管理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法學和新聞傳播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招收公共管理碩士(MPA)與農業碩士(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此外,學院設有社會學與公共管理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在校本科生740人,碩士研究生508人(含專業學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15人,留學生76人。教師精心投入教學工作,建設多項優秀教學成果,包括建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北京市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市青年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以及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和二等獎各2項。

科研成果

學院的學術和研究堅持"紮根鄉土、紮根鄉村",緊扣"三農[2]"和發展重大主題,探尋國家發展和鄉村變遷的路徑和軌跡。業已形成特色鮮明的研究領域,在國際發展、農政轉型、精準扶貧、農業文化、創新管理、生態補償、農村法治、留守人口、鄉村社會、鄉村傳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一等獎1項及多項二、三等獎,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及若干項二等獎,多次獲得中央領導重要批示和主流媒體報道。學院正在「三農」與發展相關領域建立學術話語權、媒體討論話語權和政策建議話語權,力爭成為全國「三農」與發展研究的學術中心和重要「智庫」,並逐漸成為「農政變遷」研究的國際學術中心。

交流與合作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學院與國外多所著名大學保持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係,國際化發展程度在國內人文社科類學院中首屈一指。近年,學院近百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先後赴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蘇塞克斯大學瓦赫寧根大學等開展學術交流、訪問和求學。學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執行「國際發展研究」專業留學生項目,包括商務部「農村發展與管理碩士」援外學歷學位教育項目、北京市教委「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發展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項目發展研究方向博士生等。作為「金磚國家農政變遷研究網絡(BICAS)」的主要發起人和核心成員之一,學院每年與荷蘭、巴西、俄羅斯、南非、印度的高校與研究機構組織多邊、雙邊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際農政變遷研究領域的影響日益顯著。

視頻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相關視頻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招生宣傳片(2020年)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招生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