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 原圖鏈接來自 鳳凰佛教 的圖片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位於飲譽中外淨土道場蘇州靈岩山寺,是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的地方。妙真和尚創辦靈岩山寺西有研究社,1948年擴充成為靈岩山寺淨宗佛學院,學僧48名,1959年後停辦。1980年開辦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歷盡寒暑,時至今日已招收十四屆700餘名學生,前十三屆畢業600多名學生,現大多在海內外各處弘法[1]

基本情況

靈岩山寺,歷史上幾度滄桑,靈岩山經歷了過去的歷史,迎接着新的歲月。在介紹本院教學活動的同時,先讓我們浮光掠影地回顧一下過去歷史的豐富底蘊,才能更好明了今日的現實狀況,總結經驗,繼往開來。

靈岩山又稱石城山、石鼓山、硯石山、象山。在春秋時代,曾是吳王夫差的館娃宮,這大概是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事情。據史書記載,東晉元帝(326~334在位)的司空陸玩舍宅為寺,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增拓為秀峰寺,天監十五年(516)智積菩薩應化此山,遂為「智積菩薩顯化道場」。天監二年(503)建成供奉佛舍利的靈岩塔,即今多寶塔。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太傅、韓蘄王(韓世忠)於寺薦先福,名顯親崇報寺。明洪武改為十方叢林。明清時二度毀於火,重建規模難復昔日輝煌。清宣統三年(1911),普陀山三聖堂真達上人被請住持本山,開始了興復的工作。民國十五年(1926),開為十方淨土道場。院事由妙真上人實際負責。二十六年(1937)冬,印光大師移錫靈岩。二十九年(1940)終寂於此,奠定了淨土道場的特殊地位。

靈岩山寺,1948年在過去西有研究社的基礎上開辦淨宗佛學院,當時擔任教學工作的法師大多畢業於寧波觀宗講寺。如:碧林、蓮因、化東、梵光、種蓮等法師,講授《彌陀要解》、《四教儀集注》等天台、淨土課程。那時的方丈和尚妙真上人也是觀宗寺的學生。因此,靈岩山一直傳持「教遵天台,行歸淨土」的傳統。

辦學方針

「教遵天台,行歸淨土」八字方針是印光大師及前代諸上人共立的規約 ,現在完整地保存於教學體制中。在這個大前提下,靈岩山辦學的目標非常明確,設置的課程有天台宗、淨土宗、律宗、佛教史、佛學概論 、梵唄[2]及語文、歷史、時政、書法等,佛學課占70%,文化課占30%。力爭做到三學並重 。五明兼攻的教學格局。任執教工作的八位教師崇高無私的奉獻品格,受到了大眾的敬仰和尊重。

教學內容

研究班依照本寺《共住規約》及本院《院規》、《教學大綱》的規定,全面體現,「教遵天台,行歸淨土」的宗旨。學生嚴格遵守清規戒律,從事叢林生活,鼓勵自行禮佛、誦經、念佛等行持,並統一參加每年末的精進佛七。另外,每逢星期一、三、五誦《法華經》,二、四、六誦康本《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突出淨土信願行三資糧和天台「止觀明靜,定慧兼美」的原則。課程設置分淨土、天台兩個宗派,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天賦,任選一門作為主修,亦可二宗兼攻。教學以法師主講、提示、輔導形式進行,學生採用聽講、提問、討論、獨自進行專題研究、或自選宗派完成學業等方式參予學習。每月師生舉行教學交流座談會一次。學生依據授課內容復講,每月完成一篇相應的學習總結報告,每學期準備一篇論理精詳,內容完整的論文,學生平時可接受口試、筆試等測驗。

視頻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 相關視頻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第十七屆畢業相冊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論辯隊的風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