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傳統語文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傳統語文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傳統語文學即我國古代語文學,又稱作「小學」。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自學。讀書必先認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中國傳統語文學

簡稱:小學

性質:我國古代語文學

研究方面:字形;字義;字音

簡介

「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豈專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偽斯甚。」 ——《國故論衡·小學概說》

研究內容

我國小學研究的三個方面:1.字形;2.字義;3.字音。下面分別介紹對應的幾部重要的古書。《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歷代對於《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的詞典。《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五卷,是我國北宋時代(1008年)官修的一部韻書,由陳彭年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是我國歷史上完整保存至今並廣為流傳的最重要的一部韻書,是我國宋以前的韻的集大成者。 韻書還有隋唐時期陸法言的《切韻》,《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韻書,但原書已失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