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古時代的知識信仰與地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古時代的知識信仰與地域》,副標題:新史學 第十四卷,魏斌 著,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1]學術出版機構。社科文獻秉持「創社科經典,出傳世文獻」的出版理念,立足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界,是一家面向海外學者與高端學術研究機構,致力於全球學術資源整合、學術產品研發和學術成果傳播的出版社[2]

內容簡介

《新史學》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組織策劃,着眼於從方法論角度把握史學發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學創新的道路。本書是第14卷,主題為「中古時代的知識、信仰與地域」,分為「知識的分類與利用」 「信仰與生命史」「山林世界」「認知南方」以及「北境族群與政治關係」五部分,所收文章均是青年學者在相關領域的新研究成果,無論是考證內容還是研究思路方法,價值都頗高。

作者介紹

魏斌,1976年10月生,山東臨朐人。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古區域社會史、簡牘學。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前言/序言

前言

從東漢王朝衰亡到唐王朝衰亡的七個世紀,在歷史研究中經常被作為一個時間段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古時代」。不過從學理上來說,「中古時代」作為一個時間概念究竟應該如何界定,其實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這個長達七百年的時間段落中,有一些明顯的特徵性因素。最為人熟知的是胡族和佛教,即雷海宗概括的「胡華對立,梵漢合流」。北境胡族的大規模內徙及政權的相繼建立,使得內亞的語言和文化習慣逐漸與北方社會混融;佛教的傳入及其知識、信仰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或者說擴展了秦漢時期的信仰和知識世界。前者主要發生在北方,但受此影響而導致的大規模人口遷徙,帶來經濟和文化區域的變動,南方逐漸興起,中國歷史的重心地域由東西軸心轉向南北軸心。因此,從民族、文化(宗教)、地域三個「最重要的因素」(宇都宮清吉語)來看,「中古」中國確實呈現出與此前顯着不同的特徵。

在這七百年間生存生活過的人們,究竟如何經歷和感受這些宏大歷史過程中的延續與變化?對於今天的研究者而言,能夠真正理解這一點並不容易。大致來說,土地、儒學、官位,仍然像漢代一樣是最重要的資本,造就和延續着社會上的精英階層。胡族統治在某些方面帶來了內亞文化因素的影響,但總體而言並沒有改變漢晉帝國的社會遺產。與此同時,文學作為一種具有社會和權力意義的知識技能,重要性顯然在逐漸提升。圍繞着文學寫作的知識獲取、生產、炫耀和社交互動,造就了文化精英階層新的行為模式和上升路徑。佛教及其複雜精緻的知識、信仰體系,也在深刻地影響着文化精英階層的觀念、知識和信仰世界。從儒生到文士,中古時代的文化精英呈現出與漢代不同的群體肖像。

社會下層的普通民眾,大部分是日復一日在土地上勞作的農人,貧困而單調的生活,仍然是歷史的底色。物資的專業生產和交換,一般被認為有過一段時間的萎縮,但其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異性,很多地區可能變化並不顯着,只是在短暫的波動之後延續着原來的......

參考文獻

  1.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2. 本社介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