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狼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狼蛛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中華狼蛛

界:動物界

蜘蛛目狼蛛科

狼蛛屬爬行動物

中華狼蛛,為蜘蛛目狼蛛科狼蛛屬爬行動物。 [1]

簡介

中華狼蛛:別名地俠,為蜘蛛目、狼蛛科狼蛛屬爬行動物,原產於亞洲中國山西、山東、遼寧、吉林、天津、河北、甘肅、寧夏、河南、陝西、黑龍江。野生於平原棉區,離村莊較遠的大窪,不積水的地塊、田畦、溝渠上挖穴築室。1953年命名。它喜歡占據其他昆蟲的洞穴,並加以改造。初築新穴,洞口周圍有新土顆。隨着蜘蛛齡期的增長或季節氣溫的變化,洞穴的深度逐漸增加,成蛛早春的洞穴深度一般為20cm左右,夏季可達35cm。洞底的直徑與洞口的直徑相同。幼蛛的洞口及洞壁網薄,而成蛛網壁增厚成障,能防止洞壁坍塌。

我國北方棉區的穴居性蜘蛛,是金龜、夜蛾等多種農林害蟲的重要天敵,重要的農業益蟲。隨寵物蜘蛛的升溫,它碩大的體型、奇異而深邃的花紋、兇猛的性格,成為玩家青睞的目標。雌蛛喜歡打洞躲藏,雄蛛卻喜歡隨處奔跑。

科目分類:蜘蛛 生存環境:灌叢 顏色分類:黃色_棕色 居住環境:洞棲 最大體型:3cm

性情分類:兇猛 壽命年限:8年 適宜溫度:26℃±4℃ 食物飼料:昆蟲

中華狼蛛形態特徵

體長1.5-3cm。體態粗壯、活動敏捷、捕食兇猛。全身為土灰色、背甲上向外擴散黑色花紋、螯肢為黃色、眼睛排列為4、2、2。外型有些類似中國民間工藝品布老虎。通常日落後出洞活動和尋食,可取食多種農林害蟲,故在魯西南地區又有「地俠」之稱。

中華狼蛛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蛛或亞成蛛在洞穴中越冬。早春多集中於溝旁、渠邊、道路附近及不耕作的閒散地。常出現在桐樹與棉花、糧食的田間。畝存量一般3-10隻,多者50隻以上。

中華狼蛛飼養方法

野生情況下蝗埔、粘蟲、玉米螟、地老虎、棉鈴蟲、煙青蟲、柳毒蛾、擠蠟、蟋蟀、葉蟬、飛虱、蠅類等。三齡以上若蛛其捕食量大於成蛛。一頭雌成蛛一天可取食三齡粘蟲7頭。田間施藥對其影響較大,菊脂類、有機磷農藥尤甚。不施藥存量一般高於施藥田3-5倍。蛛幼蛛共蛻皮6次,有7個齡期。人工飼養,飼養盒需打孔通風,添加10cm墊材,放入小水盆、小型躲避。普通條件投餵麵包蟲,條件好可投餵蟑螂或蟋蟀。經常改善伙食,能保證小傢伙食慾旺盛。

中華狼蛛雌雄分辨

雌蛛體型較大,體長2-3cm,雄蛛1.5-2cm。

中華狼蛛繁殖方式

三月初活動並開始挖穴築室,四月中下旬開始交配產卵。五月份以後幼蛛陸續孵化。卵囊呈球形,灰褐色。單囊有卵100-400粒,一般200粒左右。卵期20天左右。幼蛛孵化至亞成蛛約65天左右。 卵生。

參考來源

  1. 中華狼蛛,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