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圖像文化史·建築圖像卷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華圖像文化史·建築圖像卷下》,作者:周學鷹 馬曉 李思洋,出版社:中國攝影,ISBN號:9787517906919。
書,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賦形、知識的寶庫、智慧[1]的結晶,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顯示其文明的標誌。讀書,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昭示、職責的要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證明[2]。
內容簡介
本書從傳統建築與中國圖像關係、原始社會建築文化、夏商周建築文化、秦漢建築文化、三國兩晉南北朝建築文化、隋唐一代建築文化等六方面入手,介紹了我們傳統的建築的產生、發展和流變,說明建築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係,重點探討作為建築主體的圖像視覺藝術,展現其形式和意義,兼論建築圖、建築畫及其模型。
作者介紹
作者:周學鷹,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名城古建所副所長。
主編:韓叢耀,1956年10月生,江蘇新沂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圖像傳播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代表性成果有:《圖像:一種後符號學的再發現》(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圖像傳播學》(專著, 威仕曼文化公司,2006年版)、《新聞攝影學》(教材)、《瞬間論——HCB的話里話外》(論文)等。
目錄
第七章 宋代建築文化(兼及遼金西夏等) 539
節 概論 540
一、自然與人文環境 540
二、城市 542
三、村落 550
四、建築成就及其影響 552
第二節 宋代建築的生產場域 556
一、建築理論 556
二、建築技術 557
三、建造工具與材料 572
四、組織與管理 581
第三節 宋代建築的構成場域 588
一、宮殿 588
二、陵墓 597
三、禮制建築 608
四、宗教建築 619
五、民居 659
六、建築裝飾與陳設 664
第四節 宋代建築的社會場域 684
一、中央高度集權與權力的適度釋放 684
二、雅致文化極盛 686
三、世俗文化興起 688
四、建築技藝融合、對外交流頻繁 690
小 結 692
第八章 元代建築文化 695
節 概論 696
一、自然與人文環境 696
二、城市 697
三、村落 707
四、建築成就及其影響 708
第二節 元代建築的生產場域 710
一、建築理論 710
二、建築技術 712
三、建造材料 717
四、組織與管理 721
第三節 元代建築的構成場域 724
一、宮殿 724
二、民居 732
三、祠廟 737
四、宗教建築 745
五、娛樂(戲台、戲樓)、科學建築 779
六、陵墓 783
七、建築裝飾、色彩及紋樣 794
第四節 元代建築的社會場域 804
一、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碰撞 804
二、喇嘛教建築圖像與象徵意義 804
三、戲曲文化興盛 806
四、元代繪畫或圖像中的建築 808
小 結 816
第九章 明代建築文化 821
節 概論 822
一、自然與人文環境 822
二、城市 824
三、村落 842
四、建築成就及其影響 848
第二節 明代建築的生產場域 852
一、建築理論 852
二、建築技術 854
三、建造工具與材料 871
四、組織與管理 873
第三節 明代建築的構成場域 878
一、宮殿府邸 878
二、民居 888
三、壇廟建築 900
四、宗教建築 921
五、文娛、商業建築 950
六、陵墓 957
七、建築裝飾、色彩及紋樣 973
第四節 明代建築的社會場域 982
一、皇權專制與文化禁錮 982
二、東西交流與建築類型 983
三、世俗民風與建築文化 984
四、重商重文與藝術勃興 985
小 結 988
第十章 清代建築文化 991
節 概論 992
一、自然與人文環境 992
二、城市 994
三、村落 1003
四、建築成就及其影響 1014
第二節 清代建築的生產場域 1020
一、建築理論 1020
二、建築技術 1021
三、建造工具與材料 1040
四、組織與管理 1043
第三節 清代建築的構成場域 1048
一、宮殿 1048
二、王府衙署 1057
三、民居 1067
四、園林 1085
五、宗教建築 1099
六、陵墓 1124
七、其他類型建築 1133
八、建築裝飾、色彩及紋樣 1141
第四節 清代建築的社會場域 1162
一、皇權與文化專制 1162
二、啟蒙與東西交流 1163
三、建築風水與禁忌 1165
四、吉祥圖案及寓意 1167
小 結 1172
結束語
後 記 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