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辦,福建省醫學會、福建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福建省腫瘤醫院、福建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病理學會中國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CSCO腫瘤病理專家委員會、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病理專業委員會、中華病理學雜誌、吳階平基金會[1]病理學部、北京精鑒病理學發展基金會、北京協和醫學基金會(瞳行病理公益項目)協辦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二十八次學術會議暨第十二屆中國病理年會將於2022年11月10~1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會展中心舉行。

目錄

主旨報告

本次會議除了以往年會常設的大會主旨報告、各亞專業分會場、讀片會、壁報展示交流、專科病理診斷培訓、分子病理前沿論壇、數字病理與人工智能專場、基礎病理及前沿論壇外,還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另設多頭讀片討論會、精準診斷專場、學科建設論壇、青年和國際論壇、中青年病理工作者論壇、國產設備推介會等。我們誠邀並歡迎國內外病理學工作者及相關科室的臨床醫生積極踴躍報名參會。

會議期間還將有病理學相關研究領域的企業進行展覽展示,使代表在接受繼續教育、完成知識更新的同時,獲得相關產品及技術信息。

相關資訊

病理學分會:匯聚點滴力量 為戰「疫」賦能

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在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和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的倡議下,全國病理專家積極響應號召,以屍檢病理、病理科規範、病理遠程義診、專家公益直播、學術活動、學會/基金會物資捐贈、國際互助等方式為戰「疫」賦能,以實際行動加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

屍檢病理:抽絲剝「檢」,逐步揭開新冠肺炎真面目

隨着疫情加重,死亡病例逐漸增加。陸軍軍醫大學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卞修武院士在1月29日向中國疾控中心及全國政協遞交了COVID-19逝者屍檢建議書。在卞院士的呼籲下,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月4日發布了《關於規範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病例屍體解剖查驗工作的通知》。2月8日,卞修武院士受國家衛生健康委調派到達武漢,分別在火神山醫院和中部戰區總醫院建立了負壓屍檢室。2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調派上海交通大學王朝夫教授帶領的病理小分隊支援武漢屍檢工作。2月18日,開展了首例屍檢工作。2月28日,陸軍軍醫大學姚小紅副教授等5名病理骨幹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海波副教授等2名成員增援武漢。此外,還有中部戰區總醫院病理科主任任勇等同行,共同組成了由卞修武院士領銜的新冠肺炎屍檢病理武漢團隊骨幹成員共16人,他們一邊完成屍檢病理診斷報告,一邊深入開展病理學研究工作。及早開展的屍檢工作為明確COVID-19患者的死亡原因、發病機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COVID-19患者的病理改變於3月3日寫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華中科技大學病理團隊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遺體解剖和39例遺體微創解剖的病理學觀察、診斷和分析。至4月5日,卞修武院士帶領病理診斷與研究團隊共完成37例COVID-19遺體病理解剖。他們建立了國家級病理樣本庫,製作了病理圖譜。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範圍內數量最多、病理數據最全的首個COVID-19病理樣本庫。

與此同時,國內多家醫院也開展了新冠肺炎病理檢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病理科分別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和Journal ofThoracic Oncology 雜誌[2]發文,及時把不同階段COVID-19病理改變分享給國際醫學界。

卞修武院士和邱海波教授做客央視《新聞直播間》

卞修武院士在武漢期間多次通過多學科討論將病理髮現及時分享給武漢多家醫院的臨床救治一線。3月2日,央視新聞直播間邀請卞修武院士和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教授為大家解讀解剖報告及在臨床救治上的應用。通過病理學變化和臨床表現對比研究能更加深刻揭示發病機制,分析死亡原因,更精準地指導診療疾病,提升臨床救治和防控效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在3月5日會議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病理學等基礎醫學實踐,更好指導臨床實踐,這對於病理學科的發展意義重大。

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和中國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牽頭組織制定COVID-19屍檢方案,由汕頭大學蘇敏教授執筆完成了《冠狀病毒病-19死亡病例屍體解剖查驗操作指南》,於3月10日發表在《中華病理學雜誌》上。3月12日,《中華病理學雜誌》刊登武漢協和醫院病理科《穿刺屍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中的應用》一文,文中總結了開展穿刺屍檢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項,分析穿刺屍檢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的優勢、局限性及應對措施,以期為實踐和優化穿刺屍檢的流程積累經驗。

病理科規範:「疫」來將擋,大敵當前的定海神針

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准將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結合病理科工作實際,聯合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委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王國平教授與湖北病理同行起草編寫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病理科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供全國醫療機構病理科(含第三方病理診斷機構)參考執行。《意見》從病理科工作總體原則、病理科工作調整、病理科在崗人員個人防護、病理科環境清洗消毒和保護四個方面對疫情下的病理科室規範管理和操作提供了指導。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病理科規範的迅速制定與實施猶如一枚定海神針,使全體病理人心無旁騖、萬無一失地投身到這場未知的戰鬥中去。

遠程病理義診:「義」無反顧,甘做永不鬆懈的「螺絲釘」

2月7日,由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和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聯合發起《全國臨床病理學專家和同仁遠程義診倡議書》,以遠程病理會診的形式開展疑難病例的義診活動。此次活動為公益幫扶性質,義診平台和志願者不收取患者和病理科任何費用。活動倡議一經發出,便得到病理醫生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紛紛踴躍報名。截至4月15日24時,義診醫生完成了來自100餘家基層醫院的4000多例病理義診。義診平台病理遠程會診的有序開展,舉全國病理科優勢力量,更好地幫助基層醫院病理科解決疑難病例,並努力讓更多基層患者享受到專家診療服務,為疫情期間的中國病理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