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獨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嚴獨鶴(1889-1968),名楨,字子材,別號知我、檳芳館主,筆名獨鶴、老卒、晚晴。清咸豐年間翰林嚴辰的侄孫,桐鄉烏鎮人。"獨鶴"是他早年喪偶後所取筆名。嚴獨鶴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聞報》副刊筆政長達30餘年,編有《快活林》、《新園林》,即以"獨鶴"之名,每天親撰一篇"談話",積萬餘篇,多為針砭時弊之文,得到讀者的讚賞。嚴獨鶴富民族氣節。抗戰時期,汪偽欲借重他在新聞界的聲望,多次拉攏,均遭拒絕。嚴氏著有長篇小說《人海夢》、《嚴獨鶴小說集》及電影劇本數部。
生平簡介
嚴獨鶴(1889年—1968年),名楨,字子材,別號知我、檳芳館主,筆名獨鶴、老卒、晚晴。清咸豐年間翰林嚴辰的侄孫,桐鄉烏鎮人。「獨鶴」是他早年喪偶後所取筆名。著有長篇小說《人海夢》、《嚴獨鶴小說集》及電影劇本數部。
嚴獨鶴14歲中秀才。次年,進上海江南製造局所屬兵工學校,接受現代教育。後升入廣方言館習法文、英文及數理化各科。19歲喪父,離校就業,贍養全家。初任上海南區小學教師,後赴江西上饒廣信中學任教。辛亥革命後回滬任兵工學校文牘員。1913年,進中華書局任英文部編輯,並從事文藝創作。時沈知方創辦世界書局,延聘嚴獨鶴和平海瀾等編輯英語書刊。
自1914年起,嚴獨鶴在上海主持《新聞報》副刊筆政長達30餘年,編有《快活林》、《新園林》等,以「獨鶴」之名,立足於《新聞報》的讀者定位,同時結合副刊特點,每天親撰一篇「談話」,積萬餘篇,多為針砭時弊之文,得到讀者的讚賞。1931年,任該報副總編輯兼文藝副刊主編,後又兼任《新聞夜報》總編輯。
《新聞報》副刊原名《莊諧錄》,嚴獨鶴接編後更名《快活林》[1]。他在新聞報最快意之事,是從1929年起在所編《快活林》上連載張恨水的《啼笑因緣》,既有趣味性,又有時代感,圖文並茂,雅俗共賞,擁有眾多讀者。小說一出,使張恨水名滿天下,成為南北婦孺皆知的作家,這在現代文學史上是一異數。
一·二八事變後,以國家多難,無快活可言,《快活林》又更名《新園林》。早年報刊文章大多為古體文,獨鶴率先以白話行文,並配以時事漫畫。
此外,嚴獨鶴不僅首開副刊辦言論之風,而且還以今天的品牌理念來經營這個欄目,這種意識體現在「談話」的延續性與持久性中。「談話」欄自1914年《快活林》創刊始,每日一篇,其間因日本人攻占上海停斷過幾年外,直到1949年上半年仍在堅持。
嚴獨鶴極富民族氣節,抗戰時期,汪偽欲借重他在新聞界的聲望,多次拉攏,均遭拒絕。抗戰勝利後,嚴獨鶴在《新聞報》中撰文抨擊國民黨反動統治,揭露社會黑暗,痛斥美帝在華暴行。
解放後,嚴獨鶴參與籌建上海新聞圖書館並主持工作。歷任上海市報界聯合圖書館副館長、上海圖書館副館長、《解放日報》編輯顧問。出席第二屆全國文代會。
1968年「文革」中遭殘酷迫害,含恨而死。[2]
文采非凡
《新聞報》和《申報》為滬上兩大名報,獨鶴與《申報》附刊《自由談》主編周瘦鵑友善,時稱「一鵑一鶴」,被視為「鴛鴦蝴蝶派」作家,其實文風大相徑庭。獨鶴以副刊為陣地,宣揚真理,鼓吹進步,且每日撰寫「談話」一篇,反映民眾疾苦,揭露社會黑暗,抨擊政治弊端,宣揚愛國精神,30餘年間,撰寫了近萬篇、數百萬字的言論性文章。
20世紀30年代,嚴獨鶴和洪深、陸澹安等創辦電影講習班於上海,學員有胡蝶、徐琴芳等。秉性耿直,熱愛祖國,且有膽識,有正義感。曾因刊發漫畫,觸犯當局,幾遭拘禁。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淪為「孤島」,多次接恐嚇信,甚至內藏子彈,親友為之憂慮。獨鶴泰然處之,照常握筆為文,宣傳抗日,以至被日本侵略軍憲兵司令部傳訊。汪偽接管報館後,欲假其名望,重金留聘,亦不為所動,憤然辭職,以保民族氣節。時任大經中學校長,又拒不向偽政府登記,毅然關閉學校,在家過清貧生活。抗戰勝利後,回《新聞報》工作,撰文抨擊國民黨反動統治,揭露社會黑暗,痛斥美帝在華暴行。
民族氣節
嚴獨鶴富民族氣節。抗戰時期,汪偽欲借重他在新聞界的聲望,多次拉攏,均遭拒絕。1948年春天,他借夫人陸蘊玉回鄉掃墓,重新踏進了翰林舊門第,在這裡接待多年末見的親友。他在烏鎮見到植材小學毀於戰亂,即慷慨捐資,助其恢復。在鎮上,他還向當地的一些進步人士介紹了上海女子界的動態,可知先生的思想總是站在時代前列的。
解放後,嚴獨鶴參與籌建上海新聞圖書館並主持工作,出席第二屆全國文代會。1950年起,嚴氏以文化名流的資格,歷任上海市第一屆至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又任上海市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委員會委員。「文革」中遭殘酷迫害,含恨而死。1990年5月,烏鎮建嚴獨鶴圖書館。
外部鏈接
1.嚴獨鶴的言論思想與風格(二)_網易新聞 [1]
2.嚴獨鶴 (1889—1968)|傳統烏鎮-烏鎮旅遊官方網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