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嚴州清歌遊記(姚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嚴州清歌遊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嚴州清歌遊記》中國當代作家姚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嚴州清歌遊記

要寫建德,就不能只寫建德;

要寫嚴州,寫新安江,一灘復一灘,百轉千回下錢塘;

要寫天下梅花兩朵半,唯有半朵在嚴州;

還要寫梅城古韻,寫雙塔凌雲,寫七里揚帆的壯闊,寫新葉古村的靜謐,寫靈棲洞的怪石嶙峋。

更要寫新安江一江清水,奔流千年;寫同飲一江水的徽州和嚴州,源遠流長;寫同一片馬頭牆下的昔日榮光,寫新安江水庫建設的奮鬥不止,寫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

那一年,旅途漂泊中的孟浩然,滿心憂愁、孤獨,他的身影在漫漫征途中顯得格外落寞。懷揣着對未知的迷茫和對故鄉的思念,孟浩然的內心渴望着溫暖和慰藉。在這樣的心境下,他來到了建德。建德的山水並未驅散他心頭的陰霾,反倒是日暮時分的蒼茫景色,讓心中的愁緒愈發濃重。於是,他留下了著名詩篇《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邊,夕陽西下,那餘暉仿佛也在映襯着他內心新添的愁苦。放眼望去,曠野無邊,天空竟比遠處的樹木還要低矮,這廣闊而寂寥的景象讓他更覺孤寂。然而,清澈江水之上那近在咫尺的明月,似乎帶來一絲安慰,讓他在這淒清的夜晚,能從這自然的親近中尋得些許溫暖

那一年,睦州青溪縣人方臘挺身而出,義旗高舉,振臂一呼,號召民眾向宋朝的黑暗統治發起決絕的抗爭。趙佶荒淫無道,蔡京、童貫等「六賊」專權亂政,致使朝綱混亂不堪,黑暗如墨。他們的橫徵暴斂,讓賦役如沉重的枷鎖,壓得百姓們難以喘息,生活陷入無盡的苦難深淵,民不聊生。就在這水深火熱之中,方臘起義軍恰似燃燒的烈火,英勇無畏,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先後攻占六州五十二縣,威名遠揚,震撼東南。他們的英勇行動,宛如洶湧澎湃的洪流,狠狠衝擊着北宋那腐朽潰敗的統治根基。局勢萬分危急之際,大將韓世忠臨危受命,率領部眾出征。憑藉着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大無畏的勇氣,與起義軍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激烈戰鬥。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鏖戰,韓世忠平定方臘之亂,為宋朝暫時穩住了風雨飄搖的局面。

還是那一年,趙佶出於對這兩個地區的不滿和警示,將歙州改為徽州,取「徽」的本意捆綁束縛,約束管制徽州;將睦州改為嚴州,意思更加明確,嚴厲管教嚴州。短短六載,金軍攻破宋都汴京,趙佶趙桓父子被俘,趙氏皇親貴族、朝臣三千餘人被捆綁擄走,北宋滅亡。趙佶受盡屈辱,遭受了金國的「牽羊禮」,被迫赤裸上身,披上羊皮,脖子上繫着繩索,被金人像牽羊一樣對待,在屈辱中最終客死異鄉,廟號徽宗。一語成讖,宋徽宗改名徽嚴二州,卻沒有逃脫作繭自縛的命運。

那一年,一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傳遍大江南北,這是南宋詩人陸游在赴任嚴州知府前夜所寫的詩句。在那個靜謐的夜晚,陸游獨居一隅。淅淅瀝瀝的春雨輕輕敲打着窗欞,聲聲入耳,撥動着他的心弦。他思緒萬千,既有期待,也有感慨。聽一夜的春雨,仿佛能看到來日清晨深巷中賣花姑娘的聲聲叫賣。這一夜的春雨,似乎也預示着他在嚴州即將展開的未知旅程,或許會有風雨,然而陸游心懷壯志,準備施展才學和抱負,為一方百姓謀福祉。陸游任嚴州知府三載,一心為民,積極作為。整頓吏治,打擊貪腐,革新官場風氣。重視農業,下田指導,興修水利,促糧增產,讓百姓免受飢苦。大行教化,興辦學校,延請名師,培養人才;推動商業發展,減免雜稅,鼓勵貿易,促進嚴州經濟繁榮。

那一年,天下梅花兩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唯有半朵在嚴州,梅城因此天下聞名。劉伯溫精心設計了嚴州城牆,其獨特的構造和布局令人讚嘆。後來南京和北京的城牆更是以嚴州城牆為藍本。輕撫嚴州斑駁的古城牆,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曾經防禦的工事,如今已成為文化的載體,歷史的記錄。登上澄清樓,放眼望去城牆蜿蜒起伏,與山水相依,展現出剛柔並濟之美。這半朵梅花綻放的嚴州,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筆。

新安江,一江清水,奔流千年,宛如一條靈動的絲帶,串聯起了歷史與歲月。同飲一江水的徽州和嚴州,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時光中,兩地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形成了獨特而深厚的地域文化。明清時期,得益於新安江水系的便利,徽商得以蓬勃發展。古代徽商聞名且商業網絡廣泛,沿着江水,將生意最先拓展至嚴州,繼而轉戰四方,嚴州地處交通要衝商業活躍,兩地商人在貿易路線有交集,促進商品流通,相互合作。在商業文化和經營理念上相互影響,徽商誠信經營,賈而好儒,家族團結的理念傳至嚴州,嚴州的創新精神也被徽商借鑑,相互促進兩地經濟發展。那同一片馬頭牆下,見證了昔日的榮光,承載着徽商們的智慧與拼搏。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更好地利用水資源,造福人民,新安江水庫應運而生,新安江水電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力發電站。在水庫建設的過程中,無數的建設者前赴後繼,奮鬥不止;三十萬新安江水庫移民,背井離鄉,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敢叫日月換新天,英雄兒女們克服重重困難,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讓這一偉大的工程從藍圖變為現實。就像郭沫若詩中所說「西子三千個,群山已失高。峰巒成島嶼,平地卷波濤」。新安江畔的人們,始終保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堅守,在變革的浪潮中奮進。新安江的水依然流淌,見證着這片江水哺育的土地發展與變遷,激勵着後人繼續書寫新的輝煌篇章。[1]

作者簡介

姚勇,年近不惑之齡,有管理學、金融學雙本科之淺學。投身金融界十餘載,略有心得,豈敢自矜經驗豐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