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嚴務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嚴務鄉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地處慶雲縣北部,東與濱州市無棣縣接壤,東南與徐園子為鄰,南連常家鎮,西鄰河北,北接崔口鎮。區域面積59.5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嚴務鄉戶籍人口25254人。

1958年9月,成立嚴務公社。1984年5月,撤公社設嚴務鄉。截至2020年6月,嚴務鄉下轄22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嚴務鄉有工業企業2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家。[1]

歷史沿革

1953年,為任家區嚴務鄉。

1958年9月,成立嚴務公社。

1984年5月,撤公社設嚴務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嚴務鄉下轄嚴務、前莊科、后庄科、張辛、馮橋、東左耳、鄧黃邱、刁黃邱、撒黃邱、黃邱馬、蔣黃邱、大黃邱、關家、守義、王皇、柴林莊、坡徐、小武、單屯、大淀、小淀、姜屯22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嚴務鄉下轄22個行政村:嚴務村、前莊科村、后庄科村、張辛村、馮橋村、東左耳村、鄧黃邱村、刁黃邱村、撒黃邱村、黃邱馬村、蔣黃邱村、大黃邱村、關家村、守義村、王皇村、柴林莊村、坡徐村、小武村、單屯村、大淀村、小淀村、姜屯村, 鄉人民政府駐嚴務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嚴務鄉地處慶雲縣北部,東與濱州市無棣縣接壤,東南與徐園子為鄰,南連常家鎮,西鄰河北,北接崔口鎮。 區域面積59.53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嚴務鄉轄區總人口234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63人,城鎮化率4.8%。總人口中,男性12300人,占52.41%;女性11168人,占47.59%;14歲以下3285人,占16%;15-64歲129.7人,占55%;65歲以上6571人,占2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902人,占97.59%;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566人,占2.41%,人口出生率7.05‰,人口死亡率7.35‰,人口自然增長率-0.98‰。

截至2018年末,嚴務鄉戶籍人口25254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嚴務鄉財政總收入140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56億元,比上年增長2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76萬元,增值稅4271萬元,企業所得稅208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938元,比上年增長40%。

截至2018年末,嚴務鄉有工業企業2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家。

農業

2011年,嚴務鄉有耕地面積4000畝,人均1.1畝,農業總產值達4500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7%。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3萬噸,人均96.8千克,其中小麥0.7萬噸,玉米0.5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羊飼養量0.35萬隻,年末存欄0.43萬隻;家禽飼養量92.42萬羽,出產淡水產品260噸。

工業

2011年,嚴務鄉有工業企業45家,職工52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以建材生產、服裝加工、建築材料為主,工業生產總值達5.2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4%。

商業

2011年末,嚴務鄉有商業網點62個,職工12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5萬元,比上年增長11.23%;城鄉集貿市場6個,年成交額3000萬元。外貿產品生產企業2家,出口總額216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20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牛肉串、服裝,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嚴務鄉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800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7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1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1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嚴務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2個;各類文化專業戶30戶;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1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人,學校體育場2個,看台設座椅800張。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7萬戶,入戶率達78%。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嚴務鄉有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各級科技人才66人,承擔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嚴務鄉有鄉衛生院1個,門診部(所)22個;病床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36張,固定資產總值3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0名,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43人,註冊護士5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22個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嚴務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2戶,人數1013人,支出103.2萬元,比上年增長27%,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1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8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9.7萬元,比上年增長52.96%。敬老院床位2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98人,社區服務設施2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3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6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4張,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8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萬人,參保率達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嚴務鄉有郵政支局1處,代辦所18處,業務總量400萬元,其中計費190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1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95%;移動電話用戶1.3戶;互聯網用戶8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0萬元。[5]

交通

2011年,嚴務鄉有慶崔路穿境而過,境內多條道路可通慶雲、無棣,轄區內有嚴務、東左耳兩處公交站點。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嚴務鄉因鄉政府駐嚴務村而得名。

著名人物

吳鍾

吳鍾(1733年--1823年),字弘聲,,回族,生於雍正十年二月初三寅時,山東省慶雲縣嚴務鄉后庄科村人,據清同治十二年(1874)直隸滄縣羅疃《八極拳譜》記載:"八極拳乃河南(嵩山)少林寺所傳也。清雍正至嘉慶年間,滄縣后庄科村(清雍嘉年間,滄縣轄后庄科村,1964年10月后庄科劃歸山東省,即現今山東省慶雲縣,嚴務鄉后庄科村)有吳鍾者,喜拳術好交遊,凡聞技擊過人者,必師事之技擊術。

蔣臨照

蔣臨照(1824年--1869年)字普齋,號玉衡,清邑癢生,今慶雲縣嚴務鄉蔣黃邱村人。咸豐元年(1851)入行武。三年,出師揚州。因與太平軍作戰有戰績,官累遷至游擊、德州營副將、廣西義寧協副將。同治元年(1862),以總兵記名,加提督銜。四年,補授天津鎮總兵,即奉命帶神機營出師南方。撤回後赴任天津總兵。當捻軍入陝之時,調補山西太原鎮總兵,辦理河防事宜,因防剿有方,以提督記名。六年告病回籍。七年,病癒,奉命辦理直東、津南軍務。八年,事畢,懇請終養,逝世於任所。

蔣英先

蔣英先(1882年-1948年),慶雲縣嚴務鄉蔣黃邱村人。行二,初名炳奎,繼名攖,字英先,一字纓跣。家境饒富,自幼外出求學,受進步思潮影響,致力於民主革命,是同盟會早期會員。於天津第一中校畢業後考入北洋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歷任安徽蠶桑講習所所長、漢粵川鐵路總所秘書等職。1915年,馬龍潭擁被授為"陸軍中將",以東邊鎮守使身份駐防鳳城(屬奉系軍)。

張本忠

張本忠(1932年-2005年),慶雲縣嚴務鄉柴林莊人。1959年畢業於滄州師範學院中文系,一生耕耘杏壇,先後執教於縣一中、三中、四中,桃李滿蹊。1982年退休後鄉居,直至謝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