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缺口模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兩缺口模型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兩缺口模型由美國經濟學家H·B·錢納里等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用來解釋同時存在儲蓄不足和出口不足的經濟現象理論模型。發展經濟學一般認為,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擴大投資。為了實現一定的國民經濟增長率所必需的投資水平,就要有相應的儲蓄水平。如果儲蓄小於投資,就會出現「儲蓄缺口」。這時需要利用外國儲蓄,而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等又可能會造成國際收支經常賬戶的不平衡,使進口大於出口,因而又出現了出口不足引起的「出口缺口」。這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常面臨的兩個難題。

兩缺口模型的推導

①缺口的概念

在宏觀經濟學中,S=I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條件,但當國內資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長速度時,便出現了各種缺口(如在儲蓄、外匯、政府收入、技術等方面),例如如果儲蓄小於投資,就會出現「儲蓄缺口」;如果出口小於進口,就會出現「外匯缺口」。引進外部資源彌補這些缺口便成為必要。

②模型推導

該模型主要考慮的是儲蓄與外匯缺口。設C為消費,S為儲蓄,T為稅收,M為進口,X為出口,I為投資。從國民經濟的基本恆等式總收入等於總供給可以得出:

總供給Y=C+S+T+M

總需求Y=C+I+G+X

令稅收等於政府支出,即T=G則有:

S+M=I+X或I-S=M-X

公式左邊I-S是投資與儲蓄差額,為儲蓄缺口;右邊M-X是進口與出口的差額,是外匯缺口。由於有投資、儲蓄、進口、出口四個獨立的變量,進行調節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在缺口以外尋找資金,即利用外部資源對彌補缺口有很多好處。例如,利用外資進口機器設備,一方面,這項進口暫時不用出口來抵付;另一方面,這項投資品又不是需要國內的儲蓄來彌補。可見,利用外資可以同時彌補兩個缺口,既可以滿足投資需要,又可以減輕支付進口費用的壓力,從而保證經濟增長。

兩缺口模型的實踐意義

①積極引進外部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在1970年—1990年,東亞的發展中國家與地區通過引進外部資源,獲得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中國的案例也說明,引進外部資源必須重視使用該資源的效益,只有提高效益,才能達到引進外部資源的初衷。

②如果是以借入外債的方式引進外部資源,應該注意引進國的經濟承受能力,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就是引進外資使經濟陷入困境的先例。拉美國家由於借入外債超過了償還的能力,同時國際利率大幅度提高,使它們陷入債務危機。因此,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引進國藥結合相關國際指標,注意外資的規模與質量。

解決兩個缺口的辦法

解決兩個缺口的辦法是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一筆外資以機器設備的形式進入,它是投資,但不需要用國內儲蓄來支付;同時它又是進口,但不需要用出口收入來抵付。此外,外資工程項目建成投產後,可以直接擴大出口或間接刺激出口,還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儲蓄水平。因此,適當引進外資有利於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儲蓄不足和出口不足這兩大缺口。

隨後,有些發展中國家的實踐證明,引進外資雖然重要,但不能忽視引資中的負面影響。為了最終消除兩個缺口,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內經濟結構。而且,外資引進不當或缺乏效率,還有可能擴大兩個缺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