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世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兩天的世界》,喬治·伯勒伊澤 著,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內容簡介
《兩天的世界(上、下)》描寫了主人公安提帕兩天(冬至和夏至)的生活,通過各色人等的想法、對話、敘述、回憶、幻想,讓故事向過去和未來兩個維度鋪展。冬至和夏至分別象徵着光明與黑暗,生存與死亡。它們既是晝夜的極點,也是變化的起點,二者好似沙漏的上下兩個半球,既緊密關聯,又可相互轉化。
第一天(12月21日,冬至),結婚已有八年的安提帕夫婦住在一套兩居室公寓裡。儘管安提帕是無神論者,但他堅持要遵循凱爾特人的舊俗,在冬至這一天(比聖誕節提前三天)慶祝耶穌誕生。安提帕因胃痛留在家中,無所事事地閒逛,並時不時陷入沉思和幻想。來參加宴會的客人回憶了與安提帕一起經歷的諸多往事。
第二天(6月21日,夏至),夫婦倆的角色發生了互換:安提帕出門上班,妻子菲麗奇婭則躺在家裡的床上。安提帕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等。其中包括了神秘的老頭安蓋爾,安蓋爾有預知死亡的能力,很想讓安提帕接受自己的傳承,但安提帕卻以玩笑視之,讓老人勃然大怒,用錘子砸死了安提帕。
作者介紹
喬治•伯勒伊澤,羅馬尼亞當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1935年出生於羅馬尼亞巴克烏縣,曾就讀於布加勒斯特體育學院(1955)、雅西大學語文系(1967),畢業後曾從事製圖員、代課教師、學生輔導員、編輯等職業,1960年在《金星》雜誌上首次發表作品。1979年移居布加勒斯特,先後在羅馬尼亞作家協會和羅馬尼亞圖書出版社擔任領導職務。曾獲羅馬尼亞作家協會獎(1975)和羅馬尼亞科學院獎(1979)。1980年獲富布萊特獎學金 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深造。2017年4月病逝於布加勒斯特。
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旅途》(1964)、《對話尤奈斯庫》(1966)、《白夜黑晝軼事》(1968)、《格列佛游虛妄之國》(1994)、《拴着的狗》(2004)、《摩洛哥(I、II卷)》(2011);長篇小說《兩天的世界》(1975,先後8次再版)、《不聽話的學徒》(1977)、《一個外省人的夜晚》(1983)、《協議》(2016)。
譯者簡介:董希驍,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羅馬尼亞研究中心主任,博士。2000年畢業於北外羅馬尼亞語專業,留校任教,長期從事羅馬尼亞語言文化教學和研究。出版專著《現代羅馬尼亞語稱謂系統》、譯著《羅馬尼亞現代文化史》《跬步千里》《四海之內皆兄弟》、教材《現代羅馬尼亞語語法》等。主要研究羅馬尼亞語言文化,羅馬尼亞歷史,外語非通用語種教育教學,中東歐國家語言政策。曾獲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梅蘭(Mara Arion),羅馬尼亞人,現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參考文獻
- ↑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 ↑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