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分錢的故事(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兩分錢的故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兩分錢的故事》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兩分錢的故事

歲月是久遠地去了,就連自己許多許多的親歷也在一件件的淡去。然而,掀開那些塵封往事卻又歷歷在目,尤以童年的記憶顯得格外的清晰。這也難怪,每次拿起筆,總是不由地觸及到自己童年的記憶深處。回頭看過去,我試圖從往事中有所獲取。童年裡,那些 的鏡頭,光和影的片斷,不用做過細的篩選和剪輯,她將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通過透視她們,使我重新成為孩童,再度打量那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心中有花在盛開,盛開在那個封存已久的春天。

現如今學齡的孩童對金錢的看法是淡漠的,在他們心中,錢是父母給的,錢的來源無外乎是上班掙來的。生活和學習所花費的錢是必須的。看着上學的女兒每天書包里揣上幾元零花錢,不屑一顧地買些零食和小東西。我總有一種莫名的思忖:現如今的孩子真的幸福?吃穿不愁,花錢也不愁,由此勾起了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於是,我看到了我的童年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背上書包走進了學校。當時的喜悅現在無法形容。我與大姐同在一所小學讀書。大約是二年級的時候,大姐輟學了。我獨自一人背上書包往返於幾里之外的學校。學習條件是艱苦的,書包里只有語文、算術兩個課本和兩個作業本。按學校老師的規定,每學期只發兩個練習冊,那種練習冊其實就是田字格和橫格,田字格是語文作業用的,另一個橫格是算術用的。我常常沒有很好地區分它們,每每措手不及時就亂加派用,以致課任老師總拿我的作業本「亮相」。記得有一次,我的作業本已經沒有可以再「耕作」的空地了,拿從同桌那裡要來的幾張單頁做作業,老師非常不滿,責令我必須買來新作業本,否則不准進教室。回到家吃午飯,我鼓了鼓勇氣,向爸爸提出要錢買作業本。爸爸的回答:「你不已經交了書費嗎?怎麼還要錢買本,肯定又是撕紙折『飛機』了吧?」我沒有分辯,掏出已寫得滿滿的作業本遞到爸爸手中,爸爸翻看了一遍作業本,沒有言語,從衣兜里掏出幾張角幣,抽出一張壹角紙幣交給我說:「買個本,再買一盒火柴回來。」我攥着一角錢直奔新華書店。

鎮上的「新華書店」實際上是一個百貨店,只是有兩節櫃檯里專賣小人書和作業本。在櫃檯前我仔細上下打量,其實,心中早就有底,就買一作業本,一盒火柴。只是想藉此機會看看書櫃裡的小人書中那些豐富多彩,扣人心弦的封面。也許營業員阿姨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主動詢問我要買什麼東西。她這一問我倒有些慌了,吱唔幾句之後才說出買一個作業本。隨手我遞過那張皺褶不堪的一角錢。營業員取出一本「田字格」和找零的三分錢放在櫃檯上。看得出營業員阿姨有些生氣。作業本和錢仿佛是同時扔在櫃檯上的。玻璃上醒目地寫着八個字:百問不煩,百拿不厭。可當時的我並不理會這些。我正欲將本拿到手,慌亂中那兩分的硬幣卻掉進了櫃檯連接間的縫裡。我拿着本和剩下的一分錢站在櫃檯前不肯走,心想:我還沒有買火柴呢!恰巧有一根小木棍豎在門邊,我用木棍伸到櫃檯縫裡,試圖掏出那兩分錢。這一舉動被營業員早就看在眼裡。她怒斥道:「不用掏了,給你一盒火柴,正好兩分錢。」我接過火柴,很不好意思。

長大後,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那個小鎮,可那兩分錢始終讓我覺得心中不安。一次回鄉探親,突發奇想,那兩分錢是否還夾在那個櫃檯縫裡?我來到那家新華書店,可卻不見了往日的舊櫃檯。櫃檯已換成了透亮的鋁合金,店堂寬敞了許多,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圖書,已經是一家專門的書店。年輕的營業員熱情地招呼我:「同志,您需要買什麼書?」我回答:「隨便看看。」

從此,我再也不為那兩分錢思量,可它卻構成了我心中一段不泯的故事。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