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個頻道(劉久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兩個頻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兩個頻道》中國當代作家劉久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兩個頻道

「鼎盛時期的潼關衛,沿街商鋪林立,商賈雲集,車水馬龍,十里洋場的黃河碼頭,歌舞昇平晝夜歡愉,沿街順河的吊腳樓,馬頭牆鱗次櫛比雕樑畫棟,好不氣派,一家賽一家擺闊顯貴的大戶們,高門大院,戒備森嚴,山西的煤、鐵、鹽、當地的醬菜經黃河古渡,再由渭河運至沿岸各縣出售,直至咸陽集散,運銷甘肅等地。關中的糧食、棉花及各種土特產由商船順渭河、洛河而下,經古渡運至晉南一帶,銷往全國各地。東門外是船泊碼頭,貨船、客船來往如梭,碼頭上推小車的、拉洋車的、趕馬車的川流不息。」爺爺又按了一袋煙「吧噠吧噠」抽起來。

孫子打着手機遊戲,看也不看:「爺爺,有沒有現在的省城熱鬧。」

爺爺沉浸在清晰的記憶中:「小小的潼關衛布滿了商號、貨店、客棧、茶樓、飯鋪等,各種商業攤點應有盡有。街市繁華之景象僅從魚渡口一處可見一斑:道台衙門西首是魚渡口,也叫十字口,賣小吃的攤販及各種商鋪集中在十字口附近。每天日上三杆,街市就熱鬧起來。南來北往的商客或肩挑手提,或車拉馬馱,進鋪入店忙碌生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叫賣聲、吆喝聲不絕於耳,正當午時,這裡已是車水馬龍,擁擠不堪。各種商鋪、作坊顧客盈門,鋪內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有沒有練歌房,健身房,網吧,喝的什麼,可口可樂、雪碧有沒有?」孫子問。

「我十四歲生日那天,就是……就是農曆二月初六,1938年3月7日。日寇突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進行炮擊,猝不及防之下,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民房倒塌,民眾出逃。駐守華陰的陸軍四十六軍,在軍長樊崧甫的率領下馳援潼關衛,潼關縣城北的黃河沿線,一道道防禦工事開始構築。但是,此時潼關衛駐軍缺乏炮兵部隊,只能被動防禦。危急之中,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再三請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派炮兵部隊防守潼關。潼關保衛戰打響。」

「趕緊跑啊,炮彈又不長眼。」

「城裡人把自家的樓板,檁條、柱子、圓木拆下來。連夜送到黃河岸邊,協助部隊挖戰壕、修掩體、抬傷員、運送彈藥,

各地學生也來到潼關,大演街頭劇,教唱抗日戰歌。《義勇軍進行曲》,《大刀挺進曲》,《保衛黃河》。」

孫子手機遊戲輸了一局,一拍大腿,心不在焉問:「你唱給我聽聽。」

「我掌柜的鹽莊,就在東門裡第三家,出東門就是黃河。」爺爺神情激動,似在自言自語:「我太熟悉黃河水性了,幾經多次報名給部隊渡河帶路,那是1938年3月26日,潼關守軍第28師第163團九百多人隨我身後,乘船突襲風陵渡,殺傷日軍一部,當夜主動撤回,嘿,那個痛快啊,別提了。」

「有獎金嗎,鬼子長啥樣?」孫子又重新開局遊戲,專注着手機畫面的廝殺場面,看也不看爺爺。

沉吟片刻,爺爺言語遲鈍:「我參加了河防大隊長李西圓的游擊隊,配合部隊夜間渡河以襲擊日寇,誓死保衛黃河的潼關軍民一次又一次擊退敵機偷襲,阻擊過乘橡皮艇偷渡黃河的小股日軍,敵船也被軍民打得在黃河裡打轉轉,最終葬身河底。」

孫子低頭打遊戲:「爺爺,游擊隊是國營還是集體,是個體戶嗎?給你多少工資,獎金,獎金也沒有。」

爺爺心之所想:「日寇轟炸潼關衛整整八年,掌柜的鹽莊也隨紛紛西遷的大商號走了,受日寇威脅,另有百餘戶遷往西安、華陰、蘭州等地,遷城南蘇家村的有糧行、中西藥店,診療所,雜貨鋪等。自此潼關人民顛沛流離,市面蕭條,手工業行業也日漸衰退,有的遷往外地,有的停產,散居農村開業的有五六十戶,不到百人「

「你為什麼不去,去西安多好,如今也是省城人了,能拿不少退休金。」

爺爺艱難站起身,彈彈屁股上的塵土長嘆一聲:「我爺爺生在牛頭原,要看着我娶媳婦。」

孫子給爺爺遞上拐杖:「爺爺,你沒混個一官半職嗎?」

夕陽西下,晚霞滿天,夏日烈風吹散老人鶴髮銀須,迎風淚滲入僵硬倔強的皺紋,爺爺夢囈般回憶:「潼關衛曾有敲鐘報警者,1938年鐘被炸壞後,敵人每打一發炮彈或扔一顆炸彈,打鐘人就朝盆子裡扔一顆豆子,抗戰勝利後,一數豆子,竟然有一萬四千八百多粒。」

「爺爺,回家吧,站着別動,我去開車。」

老人佝僂着腰,踽踽獨行,夕陽的餘輝普照大地,老人蒼老的身影投射出一個巨大的無限長的問號,隨風可聞低沉暗啞斷斷續續的歌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