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不如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兩不如篇》 |
作品名稱: 《兩不如篇》 創作年代:清初 文學體裁:詩 作 者:汪琬 |
汪琬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疏暢條達。他主張才氣要歸於節制,以呼應開闔,操縱頓挫,避免散亂。所謂「揚之欲其高,斂之欲其深」[2]
詩詞正文
“ | <我不如王儀曹,愛驅煙墨追風騷;
我不如梁侍御,遍參耆宿啖蔬茹。 詔恩休沐一事無,相攜不待折簡呼。 金魚池上鶯啼蚤,共握蒲葵藉芳草。 慈仁寺中花更稠,酒酣覆盡白玉舟。 自慚不作一錢直,惟有談諧略相及。 聯鑣接茵能幾時,歸來又荷田間笠。 伯勞燕子西復東,青春堂堂如轉蓬。 中原二子無消息,獨立斜陽數去鴻。 > |
” |
— <《兩不如篇》>,<古詩文網> |
作者簡介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號鈍庵,初號玉遮山樵,晚號堯峰,小字液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康熙十八年舉鴻博,歷官戶部主事、刑部郎中。
汪琬生於明熹宗天啟四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九年,年六十七歲。生於世宦之家,曾參與復社事。汪氏性情急躁衝動,坦率直言,不能容人過錯,以是人多嫉之,然坦率無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不喜仕進,惟嗜讀書問學,發明經義,精研史學,昌言樸學。
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後因病辭官歸家。康熙九年(1670年)辭官歸里。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在館六十餘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後乞病歸,晚年隱居太湖堯峰山,閉戶撰述,不問世事,學者稱「堯峰先生」。[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