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絲竹版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絲網版畫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絲網印刷目前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印刷廣告、包裝物、路牌、衣飾圖案等等,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絲網印刷的物品,它以製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於製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也叫孔版畫,它有如工業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將顏色進行刮壓從網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稱做絲漏版畫。20世紀初,英國人塞繆·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絲網作版印刷的方法。隨後,絲網印刷術得到廣泛應用與傳播。最先將感光劑用於印刷製版技術的當屬1914—1915年左右的美國,在此期間,歐洲人也正在嘗試着運用這項技術。照相感光製版技術真正意義上的完善成型應該說是在1925年,但並未取得專利,原因是在它之前的1918年,做為網印技術的印染模型版法已經被認可,並已取得了專 利。1915年,美國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發明了用乳劑(阿拉伯樹膠、牛皮膠、明膠、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鹽)調和重硌酸鉀和重硌酸銨等感光材料製成的感光劑。

通過實驗,第一張通過感光製片方法得到絲網印版的技術正式誕生了,但此時的感光劑極為簡單,原始而不穩定。20世紀20至30年代,絲網印刷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紡織印染工業中。當時的藝術家被請來參與設計具有時代氣息獨特風貌的圖案畫形,然後利用絲印技術,限量而非大批量的生產。這些印染產品具有不同於一般產品的審美價值,首先應該歸功於絲網照相製版技術在當時的應用。感光製版所用的正片底圖使藝術家們可以無所顧忌的繪製圖案底圖,不會產生底圖方向與印刷後產品圖案方向的倒錯問題。同時,藝術家可以儘自己的想象和發揮,創造出的任何精細紋樣都可以被準確無誤的複製出來。絲網印刷工藝的寬容性和適應性特點保證了它在紡織業中的延續生存。30年代紡織印染中的絲網印刷技術和印刷設備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大型自動化的絲網印刷機代替了手工操作,製版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印製產品的圖案花色精細程度有了質的飛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工業發展,特別是軍事的需要,絲網印刷得到大發展,本世紀五、六十年代照相製版絲印技術在美、日等國普遍使用。絲網印刷目前在商業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印刷廣告、包裝物、路牌、衣飾圖案等等,可以說隨處都能見到絲網印刷的物品,它以製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於製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概念詳解

絲網版畫雖為世人喜愛,但卻是一種尚不為大多數人熟知的版畫畫種。提起"版畫",一般人便想到木刻,其實"版畫"的概念要大得多:除了木版畫以外,尚有石版畫、銅版畫、紙版畫、泥版畫等。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被人稱為"三版",國內每隔幾年都要舉辦專門的"三版展"。作為版畫家族中的奇葩,絲網版畫的出現,已成為世界版畫的主流,是一種頗具當代性的版畫品種。[1] 創作意義 版畫創作過程是畫家心靈釋放的過程,是畫家審美情趣的體現。版畫的每一幅作品均需有畫家本人親筆簽名、限定印數的作品編號、創作時間等,以保證版畫充分體現畫家的創作意圖、藝術水準和市場的流通量。 一般絲網版畫創作數量在30-50張之間,也有更多的。目前已知國內印量最大的絲網版畫,是東方塗欽為籌集善款創作的1000幅絲網作品《佛》。 版畫有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其藝術水準可與國畫、油畫等其它藝術作品相媲美,但由於版畫具有複數性特點,創作成本相對較低,因而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其版畫的市場價格相對於油畫、國畫等品種要低很多,所以版畫當前已成為大眾收藏知名藝術家作品的一條絕好途徑。

版畫特點

1.設備簡單。最基本的設備就是絲網、網框和膠刮。 2.製版及印刷方法簡便、易掌握,尤其在多套色製版和印刷上,省時省力。 3.因網版是通透的,所以,底稿、版上畫面與印刷後所得之畫面是一致的,不必顧及反正。 4.印刷面積可以很大。 5.承印物不僅限於紙張,木材、皮革、玻璃、金屬等都可以用來印刷。 6.承印物不僅限於平面,由於絲網有彈性,在彎曲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都可以印刷。 7,表現方法多變化。印刷的顏料可為油性亦可為水性,都能運用自如。 8.突破了版畫以黑白為主的局限,實現了多色彩化。

發展歷史

絲網版畫是伴隨着改革開放的鐘聲進入中國的,寬鬆的社會環境與開明的文化政策,為其發展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空間。中國第一幅絲網版畫是廣軍先生創作的《秋天你好》,當時還是用油印機印製的,帶有明顯的木版畫的痕跡。中國絲網版畫走出木刻版畫的陰影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80年代中期的現代藝術運動為絲網版畫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契機,整個美術界「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西方」的整體取向,使得沒有傳統重負的絲網版畫在技法完善的同時,以相比其他版種更為開放的姿態廣泛吸納國內外的藝術養分,並自由地借鑑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發展速度蔚為可觀。

90年代中期以來,絲網版畫呈現出三世同堂的新局面:第一代絲網版畫家漸次成熟,第二代絲網版畫家嶄露頭角,近幾年第三代亦浮出水面。從知識結構上看,新一代的絲網版畫家與其前輩存在很大差異,如果說第一代所接受的還多是傳統教育的話,那麼年輕的絲網版畫家則是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洗禮中接受版畫教育的。因此觀念新,接受新事物快,注重物性探索,加之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設備材料的改進,以及大量國外媒材的輸入,使得絲網版畫語境轉換、圖式更新、技法精進,加速了自身的現代化 進程。

發展歷程

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979年—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李樺先生的倡導下,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建立了大陸第一個絲網版畫工作室,從此,中國的絲網版畫開始了它的發展歷程,至今僅有短短20多年的歷史。 1981年—2003年,連續八屆的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展(也就是經常提到的「三版展」),對推動中國絲網版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2年至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絲網版畫工作室相繼建成的基礎上,一批批美術學院畢業的學子奔赴全國和各學院選派的進修教師學成回校,全國各大美術學院陸續建立起一批現代化、系統化、規模化的絲網版畫工作室,大大加速了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速度。

2001年5月,在北京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和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絲網版畫作品展」;2004年9月,在天津美術學院現代藝術學院展覽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和天津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絲網版畫作品展」;2005年5月,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由廣州美術學院和《中國版畫》聯合主辦的「中國絲網版畫回顧展」;2005年7月,在北京四分之三畫廊舉辦的「絲網—中國當代絲網版畫20人邀請展」。這一系列關於絲網版畫的大中型展覽,積極影響和推動了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發展規模 [2]

製作工藝

選用材料

在材料方面,從籌建之初依賴北京印刷技術研究所和中國印刷技術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使用氣味濃重的溶劑型油墨作為印刷油墨,開始了中國絲網版畫最早的探索之路。製版方面用重鉻酸銨和明膠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約了絲網版畫的進一步發展。後來,無污染重氮感光膠的研製成功,使得絲網版畫在中國的「生命」得以延續至今日,使其發展成為版畫家族中與木版、石版、銅版具有同等地位的四大版種之一。特別是2002年年末,由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從英國進口了絲網版畫專業的水基油墨,讓中國的絲網版畫在材料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帶動了絲網版畫向前發展的步伐,使一批具有新時代特色和新型版畫語言的優秀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耳目一新!

2005年,一套直接針對普及中國青少年絲網版畫製作,培養他們版畫審美情趣的「組合趣味網版」產品開始上市,它將掀起中國絲網版畫普及的一次熱潮,也定會迎來中國絲網版畫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製作工具

絲網版畫所用的工具是:200目以上的絲網、絲網框、膠刮、繃網膠桃膠、洗網液、透明膠片、感光液、顏色等。絲網版畫的製作方法按其水印和油印的不同印刷要求,分刻膜製版法和感光製版法等,而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新的製版方法是感光製版法。

製作過程

a 、將準備好的草圖用透明膠片進行分色製版。 b 、把配置好的感光液在暗房內用刮藥液槽刮至絲網上,進行烘乾。 C 、將烘乾的網框壓在分色膠片上在曝光,曝光後用水把多餘的膠膜衝掉、晾乾。 D 、把晾乾後的網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對好版進行印刷。

手工絲網

手工絲網印刷工藝操作簡單,無需昂貴的設備即可滿足網印的要求,投資少、質量好、效益高,它在網印行業中還占有相當的優勢。現將手工絲網印刷按其工藝流程分三部分概述如下,以供初學網印的同行們參考。

網印製版

網印製版在操作技術上有鏤刻漆膜製版和感光曬版之分,視其承印物的印刷適性而選擇不同的製版方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