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晉謝安,謝安赴宴的典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晉謝安,謝安赴宴的典故東晉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東晉著名的政治家。謝安一直隱居拒絕為官,直到四十多歲才正式出仕。入朝為官後,謝安就為朝廷盡心竭力,為東晉政局穩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深受後世讚賞。[1] 因為出身名門又年少聰慧,謝安從小就得到了東晉許多名士和官員的肯定。然而,謝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絕他人的舉薦和朝廷的應召。為了躲避出仕,謝安跑到了會稽東山隱居,與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遊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縱情山水,他當時還一直教育自己謝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為官的弟弟戰敗被貶,謝家在朝廷的勢力減弱,謝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溫帳下作司馬,再被任命為太守,之後入朝一路升遷。373年,桓溫意圖篡位,謝安從容不迫與其笑談許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錫之禮時也是謝安藉故拖延。謝安竭力輔佐皇帝,緩和桓族勢力與朝廷的矛盾,協調百官,穩定朝政。

除了政治,謝安在軍事上也有頗有成就。377年,謝安挑選侄子謝玄等人為將鎮守廣陵,從而擊退了前秦的進攻。383年,謝安指揮淝水之戰,以八萬兵力擊敗號稱百萬的前秦大軍,之後又為東晉收復失地,贏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戰後,謝安因為功高震主,開始受到皇帝的猜忌。於是,謝安主動交出權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歲,被追贈太傅,諡號文靖。

東晉謝安赴宴

「謝安赴宴」出自《世說新語》中的雅量篇第29條,講述的是桓溫三番五次拒絕入朝的詔令後在373年入京朝見孝武帝,謝安與王坦之前去迎接的故事。而在此之前,桓溫通過廢立皇帝、陷害大臣等手段建立了極高的權威,而謝安與王坦之是當時的輔政大臣。

故事講,桓溫設宴邀請百官,並且埋伏好士兵準備趁機殺了謝安與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謝安卻面不改色對他說:「東晉王室的存亡,就在此行了。」兩人赴宴時,王坦之還是一直失態不能保持冷靜,而謝安卻從容就坐,甚至當場作了一首《洛生詠》。

原打算下殺手的桓溫反倒被謝安的氣勢給鎮住了,於是就撤走了士兵。王坦之和謝安兩人在以前是一直齊名的,可這件事以後,誰優誰劣就很好判斷了。

當時的桓溫可謂狼子野心,有謀朝篡位之嫌,此次他入朝,說是拜見實則是圖謀不軌。而謝安與王坦之的任務說是迎接其實就是阻止甚至挫敗桓溫的行動。歷史上,桓溫此次入京最後也只是將一位官員下了牢獄,沒能篡位成功。

不久,桓溫因患病而離京,同年又上表向朝廷為自己求九錫之禮,也是謝安以修改稿件的名義藉機拖延到桓溫病死,使他到死野心都未能如願。

從歷史看,謝安是挫敗桓溫篡位的功臣,而從「謝安赴宴」的故事來看,謝安處事不驚、冷靜應對的風度的確令人嘆服,而王坦之則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東晉謝安家族

兩晉時期因為門閥制度,全國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所有士族中,權勢最大名望最高的當屬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家,所以後世將兩者並稱「王謝」,其中謝氏就是謝安所在的家族,也是文學方面貢獻最大的家族。

陳郡謝氏,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曹魏時期,是謝安的曾祖父。之後,史書上記載的幾位謝家人都是出仕為官,不過他們在朝中的官位都並不算很高,所以謝氏當時也並沒有成為頂級門閥。謝氏真正發家是在謝安一輩。

據說,謝安同輩里有三個哥哥和三個弟弟。其中從兄謝尚,是當時有名的風流名士,多才多藝,精通音律和舞蹈,之後為官也頗有政績。長兄謝奕,曾經官至豫州刺史。不過真正讓謝家成為可以和琅琊王氏比肩的家族的人,就是謝安

尤其是在謝安贏得淝水之戰的勝利後,不僅謝安個人的權勢和聲望上升到了頂峰,戰爭中同樣建功的弟弟謝石、侄子謝玄等家族中人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一門多功臣,謝家從此崛起,之後輝煌了三百多年。

謝安之後,謝家雖然沒有再出現能夠像他這樣,建立豐功偉績給家族帶來無上光榮的子弟。但是,後來從謝家走出了幾位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詩人、文學家。其中以「大榭」謝靈運和「小謝」謝朓最為出名,這兩人可謂是中國山水詩的奠基人和開創者,唐詩的輝煌也與她們有莫大的關係。

東晉謝安後人

因為謝安的傑出成就,他的家族陳郡謝氏成為了當時最頂級的門閥之一。此外,謝安一生又十分重視對家族後輩的教育和培養,因此,謝安的晚輩以及後人也大多頗有出息,這才使謝家能夠鼎盛長達三百餘年。

謝安有兩個兒子,謝瑤和謝琰,前者三十歲左右就早早去世,後者參加了父親謝安指揮的淝水之戰,後來官至徐州刺史。謝安的下一代後人當中,還有侄子謝玄較為出色,他也參加了淝水之戰,不過比謝琰要重要許多,可以說是東晉方面僅此謝安的大功臣。東晉著名的精銳部隊北府軍就是由謝玄建立,官至左將軍,死後追封為車騎將軍。

除了上面幾位,之後謝安的後人中,在朝為官者也不在少數,但做得特別出色的則不多。也許是志不在官場仕途更偏愛山水和文學,所以他們反而在文學方面很有建樹,可謂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優秀者是謝靈運和謝朓。

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開創了中國山水詩一派,後來的詩人大多向他學習。此外,他也精通史書,擅長書法,還翻譯過佛經。他曾經評價自己:「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謝朓,從輩分上算是謝靈運的外甥,所以人稱「小謝」。因為謝朓的詩就是學自謝靈運,所以可以說是繼承並發展了他的山水詩。他開創的「永明體」詩強調聲韻與格律,所以他也被認為是後來唐詩的奠基人。

東晉謝玄謝安

謝玄是謝安的侄子,是他長兄謝奕的兒子。謝玄可以說是謝安子侄輩里最為出色的一個,因此後來頗受謝安重視和培養,不僅參加了他指揮的淝水之戰,而且是最後東晉能夠戰勝前秦大軍的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謝玄的父親謝奕生前,曾經官至安西將軍和豫州刺史。謝玄小時候是由謝安撫養,兩人感情深厚,從小聰慧的他也深受謝安的器重。傳說,謝安有次教育家族子弟,問他們:「你們可以不用出仕為官,為何還要培養你們?」只有謝玄轉出來回答,他比喻道:「就像芝蘭玉樹,人們也總想要它們生長在自己的庭院裡一樣。」謝安聽後大喜,於是對他更為喜愛。

謝玄長大後,與謝安相似,期初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後來去了桓溫手下。等到前秦的苻堅不斷派兵侵擾北方,朝廷開始選拔將領前去鎮守。此時,謝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侄子謝玄,不避親地舉薦了他。謝玄於是出任兗州刺史,負責北方的軍事防禦。他不斷募兵選將,訓練出了精兵「北府軍」。

379年,前秦攻陷襄陽後,謝玄帶兵迎敵全殲了秦軍。之後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謝玄也是東晉方面軍隊的先鋒,與苻堅大軍對峙和大戰,最終大敗前秦,贏得全面的勝利。戰後東晉趁機北伐的先鋒軍也是有謝玄帶領,為朝廷收復了不少失地。

可以說,謝玄在淝水之戰中的功績也就僅次於總指揮的謝安。戰後沒幾年,叔侄倆都先後病逝,謝玄只比謝安晚上三年。

東晉謝安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謝安最大的軍事經歷,是他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即使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十分重要的戰役之一。謝安是淝水之戰東晉方面的總指揮,最後不僅以少勝多,而且是大獲全勝,打得前秦至此一蹶不振。

東晉時,北方各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政權,以五胡為首。其中前秦通過吞併其他國家,逐步統一了北方的黃河流域。隨着國力的不斷強大,前秦的大王苻堅野心也不斷增長,他開始圖謀東晉,想要統一南北方。公元383年就是前秦入侵東晉的戰爭中最重要最具有決定性的戰役。

早在377年,謝安就開始了戰爭的前期準備。他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負責北方的軍事防禦,自己總管長江下游,而謝玄不負眾望招募訓練精兵強將,成立了北府軍。第二年,苻堅就派兵進攻東晉,花了一年時間攻下襄陽,之後爆發淮南之戰,謝安與謝玄全殲敵軍。

383年8月,除了派遣25萬先鋒,苻堅也親率80多萬軍隊南侵,與謝玄帶領的8萬北府軍在肥水發生決戰。最後,東晉以弱勝強大獲全勝,前秦方面不僅嫡系部隊全滅,還有大量部隊潰散,而東晉不過傷亡了5000人。前秦方面各種戰略戰術上的失誤是此戰失敗的主要原因,而東晉方面能夠勝利,作為總指揮的謝安當立首功。

淝水之戰後,前秦不斷衰敗甚至滅完,苻堅也在兩年後被殺。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收復了不少失地,後來幾十年也沒有外族膽敢入侵。

東晉謝安的詩

謝安除了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文學家。因為他的一生大多數時間是在隱居山林,是一個不願出仕為官的名士,因此他留下了一些文章和詩歌,其中《晉詩》卷十三收錄有他的兩首首:《蘭亭詩二首》和《與王胡之詩》。

《蘭亭詩二首》從詩名,就可知與王羲之有着莫大的關係。謝安有很長時間隱居在會稽山陰之東山,而王羲之曾經也搬遷到了那裡,所以兩人有着深厚的關係,是好友,經常一起遊山玩水,王也是謝安在行書上的老師。有次,一票好友一起到蘭亭飲酒作詩,因此才有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和謝安的《蘭亭詩二首》。這兩首一首四言一首五言,雖然都是遊玩所作,前者主演寫景,後者主要抒情。

《與王胡之詩》,是一首四言的玄言詩。這類詩歌沒有明確的場景或者情感,主要就是闡釋作者對老莊和佛家思想的理解。謝安的這首可分為六段,按名字來看是他寫給王胡之的,可以算是一封信。王胡之是王羲之的堂兄弟,因此大概也是謝安他們一幫好友中的一個。

雖然謝安的詩留史的寥寥無幾,但以他的才情,尤其他還隱居多年,在世時肯定寫過不少詩歌。此外,謝安培養家族子弟時也很重視詩歌的教育,這從他讚賞侄女謝道韞那句「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故事可以看出,因此謝家後代才出過不少傑出的詩人。

東晉謝安圍棋

「謝安圍棋」出自《世說新語》中的雅量篇第35條,講述的是淝水之戰時,謝安在與人下圍棋的故事。謝安四十幾歲出仕為官前一直在隱居,而與他一起的都是當時的名士,除了遊山玩水,不是喝酒吟詩,就是彈琴下棋。所以謝安也是圍棋的忠實愛好者。

故事講,謝安和客人在下圍棋,不一會侄子謝玄從淮水派來的信使到了。謝安看完信件,默默地沒有說話,慢慢又把關注點轉到了棋局上。客人很好奇,就問他淮水的戰鬥的情況,謝安淡淡地回答道:「小孩子們打敗了賊寇。」謝安的神情和舉止,和平常沒有什麼不同。

淮水就是淝水,所以他們所說的戰爭就是謝安當時指揮的著名的戰役——淝水之戰。東晉不僅阻止了先秦苻堅百萬大軍的入侵,而且以少勝多大敗對方,此後收復失地,得到四十多年的和平。也是因為這場勝仗,謝安的權勢和聲望都達到了頂峰。但是在收到這樣的捷報時,謝安卻可以保持平和繼續下棋,可見他過人的氣度和遇事的冷靜。

不過當然,謝安不可能真的不為淝水之戰的大勝而高興。這盤棋下完送走客人後,他才得意忘形,在房間了蹦蹦跳跳,一不小心把穿着的木屐給碰壞了。

據說在此之前,也是在淝水之戰時,謝安也曾經與好友下圍棋,而且和他賭一棟房子。因為好友為戰事緊張而發揮失常,最後謝安贏得了棋局,轉身就把房子送給了自己的外甥。

東晉謝安索解

「謝安索解」出自《世說新語》中的文學篇第24條,講述的是謝安小時候向人請教學問的故事。「索」是探索、詢問的意思,「解」就是對學問的解釋。謝安請教問題,不明則反覆追問,可見其好學而不恥多問。

故事講,謝安年少的時候,曾經向當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的阮裕請教白馬論,阮裕自己寫了文章給他看。當時謝安不能立馬理解阮裕說的話,所以就反反覆覆打破砂鍋問到底。阮裕於是感嘆:「非但是能夠談論白馬論的人很難得,就是現在探索理解白馬論的人也已經非常難得了。」

白馬論是先秦時期許多哲學家們一直探討的一個問題,更出名的表述是「白馬非馬。說「白馬」不是「馬」,是因為「馬」是在定義它的形態,而「白馬」是指它的顏色,顏色與形態是不相同的。現在看來,這個問題是在邏輯上偷換概念。

史書上對謝安讀書求學方面的記載相對很少,這主要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東晉大肆實行門閥制度,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官員也基本從士族中選出。所以,門閥士族一直保持對只是和教育的壟斷,家中子弟基本上都是由自己人教育,而不是送去私塾學堂。而謝安所在的謝家在他小時候也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門閥,因此他從小應該是在家中學習。

故事中謝安請教先秦的哲學問題,也可以看出他後來對哲學的喜愛。據說,謝安很喜歡老莊和佛家,所以也非常擅長清談,就是不談政治、軍事等俗事,只討論哲學。

東晉謝安墓

公元385年10月12日,謝安病逝,享年66歲。因為他沒有陵園,孝武帝不僅賜了一個上好的棺材,也為他在梅嶺(現在的南京)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可惜後來被人盜墓而遭到破壞,所以後人收拾殘骨將其重新安葬。

根據史書記載,雖然東晉滅亡後謝家不負當年的光輝榮耀,但還足以保護祖先謝安的墓地。但是到了南朝陳時,陳文帝的二兒子陳叔陵為生母挑選墓地,看中了謝安墓的位置,於是挖開了墓地,甚至占用了謝安那口棺材,可謂鳩占鵲巢。直到陳叔陵被殺,墓地才重新歸謝家所有,但謝安的靈柩沒有。

現在謝安墓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長興縣。當地有個太傅鄉,這「太傅」說的就是謝安,他的墓地就在那裡的三鴉崗。當時謝安的一個後人在此做縣令,就把他的靈柩移葬到了這裡。據說,唐朝的時候這裡既有墓碑還有墓柱,雖然後來宋、明、清朝不斷重修加立墓碑,但是謝安墓在文革時還是被毀,只剩下兩塊墓碑。現已重修,對外開放。

比起長興謝安墓的悽慘,位於紹興上虞的謝安墓則幸運得多。這裡是謝安的故居,也就是他一直隱居的東山,也是後來謝家舉族搬遷到的地方。

據說,謝安生前一直有重歸東山的夙願,謝安後人在南京的謝安墓被毀壞後就在此地重新建了一個墓冢。因為是謝家的居住地,所以這處墓地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近年又得到當地政府的修繕,現在位於當地的東山寺中。不僅有墓園,還有墓道、碑亭,還有一個太傅祠。[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