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晉玄言詩,玄言詩及其代表人物簡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晉玄言詩,玄言詩及其代表人物簡介東晉玄言詩,以詩歌的形式清談,是玄理與詩歌的結合,玄言詩是以體悟玄理為宗旨的說理詩。玄言詩有三個要素:理、情和味。理隱蔽了詩人的真實情感,但也是探尋詩人真實情感的線索;情是詩人談理的動力,但有時也會成為詩人言理的阻礙。[1]

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庚亮、桓溫等;由於玄言詩大多「理過其辭,淡乎寡味」(《詩品序》),缺乏藝術形象及真摯感情,文學價值不高。空言玄理,徒具詩的形式。

1、玄言詩是什麼?

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不是真正的詩,也不是真正的哲學,而是一種失敗的雜燴。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之一,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

東晉時代,更因玄學的盛行,使佛教徒附會玄學欲使玄佛結合, 許多佛教徒都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玄理的領悟。

東晉時,佛教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玄學,佛教以玄學語言闡述佛理傳教,由此佛教大為盛行,佛教在東漢傳入後首先被附於黃老之家,魏晉時代則依附於玄學。南北朝時期佛教才逐步獨立,至隋唐方高度發展並形成各種宗派。佛教般若思想大約是兩晉之際傳入中國的一種思潮,佛教徒借玄學的概念、命題來闡發自己的思想,以便使這種思想更容易更迅速地進入上層統治階級和士人階層。但是,由於過多地使用老莊玄學概念、命題去比附譯解般若經典,則使佛學在某種程度上被玄學化了。玄學內部有許多的派別,如貴無派、崇有派、獨化派等等,這些派別的影響使佛教內部發生分化,東晉時期,佛教內部因對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現了所謂「六家七宗」的爭論。僅就《高僧傳》中的僧人就有支遁、道安、僧肇、佛圖澄等64位名僧都有極高的玄學水平。從中不難看出東晉南北朝玄佛合流的盛況。東晉時,玄學家雖然精通佛教,卻不在注老莊列中運用佛教理論。南北朝道教也開始大量吸收老莊玄學理論構建神學。玄學衰落後分別被道教,般若,理學、禪宗所繼承。這個詩派的出現,雖反映了魏晉玄學對文學的影響。後來東晉的文學家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

2、玄言詩是代表人物是誰?

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庾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所做的玄言詩遠遠不及道林。後來東晉的文學家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

南朝鐘嶸《詩品·下》:「世稱孫、許,彌善恬淡之詞。」玄言詩曾經盛極一時,但多被淘汰。孫綽(314—371),字興公,太原中都人。早年有隱居之志,曾作《遂初賦》以明志。初為著作佐郎,襲封長樂侯。後為征西將軍庚亮參軍、太學博士、尚書郎,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詩以佛教思想為指歸,枯淡寡味,無形象感。今存《答許詢》、《贈謝安》、《蘭亭》等詩。少數詩篇比較清新淡泊,有一定真情實感。如《秋月》中「疏林積涼風,虛岫結凝霄。湛露灑庭林,密葉辭榮條。撫葉悲先落,攀松羨後凋。」頗流楊生動。孫綽賦亦著稱於時。名作有《游天台山賦並序》。有「赤城浮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之句,極清新流麗。據說孫綽作此文攝自負。「孫興公作《天台山賦》成,以示友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當作金聲。」(《晉書·孫綽傳》)散文有《丞相王導碑》、《太宰郄鑒碑》、 《太尉庚亮碑》、《司空庚冰碑》等。今有明人輯《孫廷尉集》傳世。許詢,字玄度,生卒不詳。 高陽(今屬河北)人。兒時聰慧,人稱神童,及 長,風情簡素,有才藻。曾召為司徒掾屬,不就。 曾與王羲之遍游會稽名山,參加過蘭亭集會。五旨詩聲譽頗 大。筒文帝曾稱其詩「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世說新語·文學篇·引》)今僅存《竹扇詩》一首及《白塵尾銘》等 文。但許詩實際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淡乎寡味」,藝術成就不高。[2]

東晉玄言詩的特點是( )

A.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B.情傷一時,心存百代 C.縟旨星稠,繁文綺合 D.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