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歸道中 其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歸道中 其二》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名稱: 《東歸道中 其二》

創作年代:清初

文學體裁:詩

作 者:汪琬

《東歸道中 其二》清初官吏學者、散文家汪琬的詩。[1]

汪琬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疏暢條達。他主張才氣要歸於節制,以呼應開闔,操縱頓挫,避免散亂。所謂「揚之欲其高,斂之欲其深」[2]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號鈍庵,初號玉遮山樵,晚號堯峰,小字液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康熙十八年舉鴻博,歷官戶部主事、刑部郎中。

汪琬生於明熹宗天啟四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九年,年六十七歲。生於世宦之家,曾參與復社事。汪氏性情急躁衝動,坦率直言,不能容人過錯,以是人多嫉之,然坦率無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不喜仕進,惟嗜讀書問學,發明經義,精研史學,昌言樸學。

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後因病辭官歸家。康熙九年(1670年)辭官歸里。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在館六十餘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後乞病歸,晚年隱居太湖堯峰山,閉戶撰述,不問世事,學者稱「堯峰先生」。[3]

視頻

「晚明風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