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屯月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屯月夜》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東屯月夜》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該詩選自(《全唐詩》第229卷第059首)。
代宗大曆二年(767)杜甫移居東屯,自春而秋,屢有詩作,這首詩寫作者於秋月之秋不眠時的思所見所感。
詩的前四句為第一部分,寫詩人蒼老抱病,如漂萍無定般四處流寓,現在來到了東屯借寒門棲身。
次六句為第二部分,寫月夜所見之景,先遙想司霜之神青女神威已降,霜重楓濃,再遙聽黃牛峽中江水翻湧。如此之夜,詩人不眠自然看到秋月斜掛孤村,村中孤客就是自己,又看到月光映照下的樹影與浮雲。
末六句沿時間程寫詩人臥思潮,北斗又是長安之象徵,杜甫在此月夜又將思念牽向了故國與故園,天已漸白,未能成寐,更無幽夢藉以寄歸魂了。從這首詩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杜甫的愛國憂國之心。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東屯月夜
創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處;《全唐詩》第229卷第059首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東屯月夜》[1]
抱疾漂萍老,防邊舊谷屯。
春農親異俗,歲月在衡門。
青女霜楓重,黃牛峽水喧。
泥留虎鬥跡,月掛客愁村。
喬木澄稀影,輕雲倚細根。
數驚聞雀噪,暫睡想猿蹲。
日轉東方白,風來北斗昏。
天寒不成寢,無夢寄歸魂。
作品注釋
⑴青女:傳說中的天神,主管霜雪。
⑵稀影:秋葉凋零所以喬木影稀。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參考資料
- ↑ 《東屯月夜》 詩詞文句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杜甫特別開心的一首詩,行文瀟灑,頷聯為千古絕對,不愧為詩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6-04 11:06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