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寶區龍泉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寶區龍泉街道隸屬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位於湖北省中部,荊門市北城區中南部,荊門市人民政府坐落於境內,是荊門市政治、經濟中心。街道轄區面積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795人(2014年),轄15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千佛洞社區白雲大道82號。[1]

龍泉街道原為荊門縣城關鎮,因象山東麓有龍、蒙、惠、順泉而得名。街道位於江漢平原西部,荊山山脈東南麓,為丘陵崗地區,主要山峰有東寶山、象山。竹皮河流經境內。礦產資源有石灰石、煤炭等。

龍泉街道地處荊門市區,至20世紀末已無耕地,以發展二三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為經濟主體。

2014年,龍泉街道實現企業產值49.8073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35萬元。

中文名稱: 龍泉街道

所屬地區: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

下轄地區: 南台、團結等15個社區

政府駐地: 千佛洞社區白雲大道82號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區碼: 448001

面 積: 10平方公里

人 口: 100795人(2014年)

著名景點: 東寶山、龍泉公園等

行政區劃代碼: 42080200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泉街道地跨東經111°50′—112°21′,北緯30°25′—30°46′之間,位於荊門城區中心,北靠泉口街道,東鄰白廟街道,西接漳河鎮,南連掇刀區,總面積10平方公里。

地質條件

龍泉街道轄區為由大巴山東延至保康、南漳的荊山,山文線由東西轉為西北至東南,逶迤蜿蜒形成荊山余脈,處於古生界中發育的一組北北西向的斷裂主幹上。屬揚子地層區,是黃陵小區與宜城小區在江漢平原西北部的交接地帶,地層發育齊全,表層土壤肥沃。

地形地貌

龍泉街道位於江漢平原西部,荊山山脈東南麓,地勢平緩,東與東寶山交界,南與虎牙關相連,西與象山相望。地貌形態為侵蝕切割丘陵,大部分由紫色砂岩構成。境內山峰海拔100—200米,相對高度約100米,坡度5°—20°,主要由二疊三疊紀石灰岩組成,形成坳谷、沖溝分割起伏和緩的低山、丘陵或崗地。殘坡積母質發育而成的紫色土由於自然風化,丘崗、丘坡多為林荒地。

氣候

龍泉街道處於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內,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春濕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的特徵。春季低氣壓活動頻繁,陰雨低溫;夏季受季風活動多變的影響,雨量相對集中,易出現水旱災害;秋季受北方氣壓影響,秋高氣爽;冬季多冬季風,多為嚴寒少雨天氣。

氣溫年變化為單峰型,年平均氣溫15.9℃;1月平均氣溫1.4℃—3.8℃,極端最低氣溫-14℃(199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溫25.2℃—28.4℃,極端高溫40.0℃(1959年8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96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占全年總降水量的46.1%,春秋季分別占26.5%和21.7%。年均相對濕度為74%;夏季受長江中游暖濕氣流影響,濕度可達80%。年均蒸發量為1581毫米;最大為1986年1912.5毫米,最小是1989年1382.2毫米。年均地溫17.9℃,1月最低,8月最高。風速年均3.5米/秒;年度變化不大,以北風為主,春秋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仍以北風居多,偏南風次之。全年無霜期為246—255天。霧日年均17.4天,多為輻射霧,易出現在冬春兩季無風或微風的早晨;一年中多月的輻射量呈單峰型分布,7月份輻射量最大,夏季輻射量最強,冬季的輻射量最弱。日照時數8月份最多,2月份最少。

水文

龍泉街道境內主要河流為竹皮河(古稱權水)。竹皮河源頭有兩支,北支出自荊門城區西北郊聖境山東麓,西支出自荊門城區西郊羅漢山麓。竹皮河全長約49公里,流域面積437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35.1立方米/秒。竹皮河是荊門市區的主要排澇河道。明清時期,境內十字街以北和西北的街道,雨水均沿着街道兩側的明溝暗道流入金蝦河,至北門西側剅眼頭出城,再進入竹皮河;十字街南、東南及西南各條街道則是沿着街巷兩邊的排水溝先流入大南門北側的總陰溝,再入竹皮河;團結街、南台街、土門街沿着街道兩旁陰溝先注入小河再流入竹皮河。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對竹皮河進行了多次治理,新建了滾水壩和節制閘。

境內象山東麓有龍泉、蒙泉、惠泉、順泉4個泉眼,泉水為丘陵山區裂隙溶洞水,屬下降泉,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水量隨季節變化,枯水期與豐水期水量懸殊。

四泉之水匯入文明湖。文明湖寬50米,長200米,深3米,面積1萬平方米。

街道南部南北城區結合部、象山大道與白雲大道之間有天鵝湖,原為虎牙關水庫,2007年改造為公園,水面面積6.64公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龍泉街道境內的龍泉、蒙泉、惠泉、順泉水質優良,符合飲用水標準,歷來為城區主要水源。1969年在龍泉旁組建龍泉水廠,以龍泉、惠泉、蒙泉為水源,日供水3000噸。1974年龍泉水廠改建為第一水廠,日供水1.5萬噸。據1982年3月19日實測,泉水流量9362噸/日;同年8月20日,暴雨後測定流量為41079噸/日,相差4.39倍。

四泉泉水量小,無法滿足市區用水需求。1997年一水廠日供水能力提高到5萬噸。1999年後,一水廠調整為迎峰度夏及調峰增壓的備用水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