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寶區仙居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寶區仙居鄉位於荊門市最北端,與鍾祥、宜城、南漳等縣(市)毗鄰,素有「荊門城北門戶」之稱。境內現轄27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國土總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867公頃。[1]

荊門市東寶區仙居鄉美麗而神秘,古時因這裡青山碧水、風景秀麗,眾神雲集,相傳是仙家衣食起居的地方,因而故名「仙居」,仙居位於荊門市最北端,與鍾祥、宜城、南漳等縣(市)毗鄰,素有「荊門城北門戶」之稱,是典型的魚米之鄉。

2019年10月31日,仙居鄉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行政區類別: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荊門市最北端

面 積: 238 km²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區碼: 448000

人口數量: 2.8萬人

火車站: 荊門火車站

車牌代碼: 鄂H

稱 號: 荊門城北門戶

自然資源

仙居資源豐富。全鄉探明石灰石儲量2億噸,硅石儲量5000萬噸,方解石儲量3000萬噸,鐵礦石儲量2000萬噸,硫精砂儲量800萬噸,原煤儲量500萬噸;森林覆蓋率達70%,有樹種70餘科480多種,活立木儲量200萬立方米以上;土特產眾多,盛產香菇、木耳、仙居紅蘿蔔、香熏肉等農產品及多種山野菜;旅遊資源豐富,有「小三峽」之稱的南北河水庫風景區,清乾隆年間的石雕「廖氏牌坊」、仙居寺塔林等,與三國人物關羽關聯的捉馬洞、仙姑洞、母子洞、馬蹄崖等古蹟,有「哪吒鬧海」、「姊妹河」等動人傳說留下的人文名勝。

仙居是一個投資的熱土。仙居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她位於鄂中金三角經濟發展圈中心,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集鎮中心距焦柳、長荊鐵路、207國道、襄荊高速公路30公里;仙居投資項目多,開發價值大,硫精砂開發、重質碳酸鈣加工、食用菌加工出口、旅遊開發等眾多項目已通過充分論證。仙居環境寬鬆,政府辦事程序簡明、快捷方便。

經濟概況

2007年仙居鄉國內生產總值達0.97億,比上年增長10%,農業總產值2.6千萬元,比上年增長6.8%,財政收入428.3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2660元,比上年增長15%。

2007年完成水稻播種面積15953畝,比縣政府下達仙居鄉水稻生產任務增加53畝。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建立了10萬羽蛋鴨養殖基地、萬羽肉鴿養殖基地、千頭肉豬養殖基地、10萬條魚苗養殖基地、千畝優質米基地、千畝高產攻關示範基地、千畝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示範基地、百畝水稻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百畝草莓種植基地、百家面業加工基地等十大基地建設。通過特色基地的建設,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在荊門市東寶區第一個建立了仙居鄉仙農水稻生產專業合作社,現有入社社員30戶,農田面積3200畝,發揮農戶+合作社+市場的產業化模式作用,落實了統一培訓、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植保、統一機耕、統一收稻、統一技術等「七統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業風險。由省、市、縣農業和農業科研部門在安居村開展「涌優6號」雙季稻中晚稻高產示範技術攻關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畝產達到1200斤。

工業規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針對仙居鄉工業基礎薄弱,規模和水平與周邊發達鄉鎮相比,尚有差距,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行業,紡織加工業是仙居鄉湖廣店、李家垟頭等村傳統工業,村民素有紡織加工的歷史,及時掌握有關經濟信息,充分發揮這個本地的優勢,並利用仙居鄉毗連工業強鎮的區位條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引導企業生產上規模,並充分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使仙居鄉工業在困難中醞釀新的生機。利用縣委、縣府對欠發達鄉鎮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扶貧龍頭企業,加大對1家市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縣扶貧龍頭企業、5家鄉級扶貧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貧龍頭企業的輻射能力,2005年全鄉工業產值6.1千萬元,比上年增長11%。

便民措施

仙居鄉加快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2006年已邀請縣有關方面專家來仙居鄉舉辦農業技能培訓班7期,到高產示範片、新品種試驗田現場觀摩2期,組織農民參加農博會、科技博覽會、展覽會2期,參加人員有375人。經過培訓的農民,其中重新就業有35人,通過改進勞動技能,增加收入有320人。

仙居鄉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7年康莊工程仙居鄉15個村共投資750萬元,建成道路13.6公里,橋樑22座,同時協助縣交通局做好瓦海公路仙居段砂改水泥路工程,實現公路村村通「雙百」目標。

仙居鄉抓好異地安置工作,2007年加快朱家斗村村異地安置工作,一期285戶農戶搬遷新居。開展打基還田,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啟動第二期工程前期準備工作。

仙居鄉深化「民情系列」活動,進一步抓好民情系列工作,完善民情接待、民情質詢、民情分析會等制度,2005年接到來訪群眾328人次,反映問題121件,解決問題96件,在協調中13件,民情分析會共召開46次,研究事項98件,解決問題81件,從接待的內容看,重點是要求困難補助、低保、鄰里糾紛、康莊工程、基層組織建設中村兩委關係不協調,發展黨員等一些問題。領導小組不定期地進行突擊檢查。對在檢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在每周一民情分析會上進行通報,限期改正,按照仙居鄉機關幹部目標崗位制有關規定進行扣分、兌現獎懲。「365」便民中心作為仙居鄉的「民情中間站」充分發揮聯絡作用,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工作人員一律實行首問責任制,值班領導當天負責制。

仙居鄉加強農村指導員工作,2005年縣下派仙居鄉指導員共有3位幹部,按照縣委組織部的要求,仙居鄉選派15名得力幹部到全鄉15個村作為駐村工作指導員,駐村指導員認真履行駐村工作責任制。為了強化對指導員管理工作,建立五項制度。每月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指導員工作例會,交流一個月的工作情況,匯報下月份的工作計劃,鄉黨委主要領導都按時參加。月報表制度,指導員每個月都將工作完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下月的工作計劃以月報表形式上報片區領導和組織辦。考勤制度,農村指導員上下班實行指紋打卡,考勤每月匯總一次,由鄉黨委負責,嚴禁「走讀」現象。(請銷假制度,嚴格按照縣的規定,實行請銷假制度。「周三夜學」制度,每周三晚上,指導員集中學習。學習有簽到、有記錄,有中心發言,鄉黨委分管領導參加學習會。

視頻

仙居鄉航拍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