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塔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台縣東塔鎮1995年新建,轄東塔、高山2個辦事處。東界富順鎮,西傍涪江,與縣城隔河相望,北鄰永新鎮、新德鎮,南與百頃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39.1平方千米,地理坐標北緯31°7′43″,東經105°5′22″。
2019年12月,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台縣撤銷北壩街道、百頃鎮和東塔鎮,合併設立北壩鎮,北壩鎮人民政府駐樟樹路49號。[1]
建制沿革
清末民初,三台縣設4路28鄉,東塔鎮屬東路氐土鄉(駐新場,今新德鎮)轄地。
民國9年,川戰迭起,各地加強團練組織,分上、下鄉,設團練辦事處。氐土下鄉團練駐高山鋪。
民國24年,設高山聯保,駐高山鋪。
民國29年,奉行「新縣制」,設高山鄉。
1951年,土改完成,進行民主建政。仍設高山鄉,駐高山鋪。從高山鄉分設東山鄉,駐紫竹寺,同年7月遷往東山寺。1954年,東山鄉駐地遷往煙堆子師公廟。
1958年,全縣人民公社化,設東山公社、高山公社。
1976年1月,東山公社駐地遷往牌坊埡前堰塘灣新址(現政府機關所在地)。
1980年,東山改名為東塔公社,以境內明代古東塔而得名。
1984年,改公社為鄉,設東塔鄉、高山鄉。屬琴泉區。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東塔、高山兩鄉併入潼川鎮為辦事處。
1995年,東塔、高山兩鄉劃出合併成立東塔鎮,駐堰塘灣。
2008年,東塔鎮東涪村作為三台縣青東壩工業集中區劃歸北壩鎮管轄。
2019年,東塔鎮、百頃鎮、北壩街道合併成立北壩鎮。
區域概況
東塔鎮是1995年建制調整時的新建鎮之一。東塔場鎮地理坐標北緯31°7′43″,東經105°5′22″。東界富順鎮,西傍涪江,與縣城隔河相望,北鄰永新、新德鄉,南與百頃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39.1平方千米(2017年),場鎮面積1平方公里。鎮轄14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全鎮總人口13561人(2017年)。少數民族3個,共24人。有土地面積4166公頃,耕地1148.8公頃,人均耕地0.79畝(農業人口計算),人均占有土地2.85畝。礦藏2種。[2]
環境資源
主要河流1條,涪江最大,全長6公里。旅遊景點2個。植被面積1105頃,森林面積1078.98頃,森林覆蓋率25.6%。鎮內地貌以淺、中丘陵為主。平均海拔高度490米,相對高差260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平均氣溫歷16.7℃,無霜期283天,年降水量882.2毫米。涪江繞鎮西南部總流長7.5公里,三島河從永新鄉流入鎮內,總長15公里。大旗山電灌站裝機容量980千瓦,總揚程132米,控制鎮內灌面8000餘畝。有小(二)型水庫1座,蓄水量15.21萬立方米。森林綠化面積2.296萬畝,覆蓋率36.74%。
鄉鎮建設
該鎮的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川中項目」、「集雨工程」「人飲工程」順利竣工,村社道路明顯改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退耕還林工程」順利通過驗收,一批種養殖大戶相繼出現,蠶桑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勞務輸出穩中有升,小集鎮建設成效顯著;招商引資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鄉鎮規劃
為進一步推進青東壩工業集中區建設,三台縣委縣政府決定並報請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東塔鎮東涪村整體劃歸北壩鎮管轄。2008年4月11日,東涪村劃歸北壩鎮管轄交接會在北壩鎮舉行。 將東涪村劃歸北壩鎮管轄是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工業集中區發展的重要舉措,這對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提升招商引資平台,發展三台工業經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交接會上,東塔鎮、北壩鎮以及工業園區負責人就具體的交接工作講了意見,並安排部署了交接期間的各項日常工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