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落難公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145 落難公子,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這一老一少兩個人的行動激起了齊國人。逃散了的那些大臣也前前後後跑到莒城來了。王孫賈做了領袖,可是齊國還沒有君王。這怎麼行吶?他們想盡法子,到處去找那個失了蹤的太子法章。


法章本來跟齊王在一塊兒。他一聽說父親被殺的信兒,就打扮成一個窮苦的老百姓跑了。淖齒派了好些個士兵各處去逮他。當天晚上淖齒又派人打着燈籠各處搜查,逼得法章沒處藏、沒處躲。末了,他摸着黑爬進一個花園,在假山的石頭洞裡躲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瞧見一個年老的使喚人來打掃花園,就跪在他跟前,說:「老大爺,您行個好吧。我是逃難的老百姓,叫王立,父母在兵慌馬亂之中都死了。如今我沒處投奔。求您老人家行個好跟東家說一聲,讓我在這兒當個奴僕,我決忘不了您的大恩。」那個年老的使喚人是太史嬓家裡的老管家,瞧見這位眉清目秀的難民,怪可憐的,就在太史嬓跟前替王立說了幾句好話。太史嬓也不在乎多一個奴僕,挺痛快地答應了。王立就這麼在太史府里做些個澆花、掃地的零散活兒。雖說累一點,倒挺清靜,還保全了性命。他就安心地住下去了。


有一天,太史的女兒來逛花園,一見這個新來的底下人,就挺留心。他的面貌長得這麼端莊可愛,舉止行動又這麼大方、文雅。她想:「這麼樣兒的一個年輕的人怎麼會上這兒來當奴僕吶?別是個『落難公子』吧。」她越瞧越想,越想越起疑,就叫丫頭過去問他的來歷。太子怕再遇到禍患,說什麼也不露出自己的底細來。太史的女兒挺有點見識,她越是問不出王立的來歷,越猜疑他是個落難的闊公子。打這兒起,她時常打發丫頭背地裡去幫助他。有時候送他幾件衣裳,有時候給他送點吃的。王立挺感激她。


日子長了,彼此有了說話的機會,一來二去地越來越熟,就你愛我憐地私自訂了終身。太子法章不好意思再瞞着她,就兜根實底地把自己的身世倒了出來。她一知道王立原來就是太子法章,更願意把自己的心全給了他。


王立在太史嬓的家裡早就聽說聚在莒城的大臣們派人正在各處找太子,可是他還不大放心,不敢輕易出去。過了幾個月,他們還是到處打聽太子的下落。他這才知道他們是真心實意地找他,就對太史嬓說明了。太史嬓慌了,立刻報告了王孫賈。莒城的大臣們連忙派來車馬,用挺隆重的儀式來迎接他,立他為齊王。齊國有了君王,大伙兒就有了發揮忠義的對象。這一來莒城變成了恢復齊國的大本營。他們通知即墨的將士,叫他們守住城,彼此通消息,共同抵抗燕國的軍隊。


樂毅圍困着莒城和即墨整整三年,壓根兒就沒法打下來。他既然採用王道,就下令退兵,大軍扎在離城十來里的地方。又下了一道命令,說:「城裡的老百姓出來打柴,就讓他們隨便來往,不准留難。瞧見挨餓的,給他們吃;瞧見受凍的,給他們穿。」要是燕國的君臣能夠相信樂毅到底,實行收服人心的辦法,那麼莒城和即墨的抵抗也許長久不了。可是有人從中破壞,辜負了樂毅的一番苦心。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

參考資料 

  1. 落難公子 兒童故事之家